|
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 / 作者:賈島 |
何故謁司空,云山知幾重。
磧遙來雁盡,雪急去僧逢。
清磬先寒角,禪燈徹曉烽。
舊房閑片石,倚著最高松。
|
|
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解釋: 【中文譯文】
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
賈島
為何要謁見太原的李司空,
云山幾多層疊皆知曉。
遠隔沙漠雁已經飛盡,
急雪中僧人相逢憔悴。
清寒中寺院的鐘聲響起,
禪堂的燈火透過黎明的旗號。
在舊屋里,偶遇石頭和樹,
在最高的松樹下靠著一片閑閑。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賈島寫給慈恩寺的法師霄韻的送別詩。詩中出現了謁見李司空的場景,反映了賈島對發生在寺院中的一切的觀察和感慨。
詩中通過描述遠離人世的寺院,表現了寺院清淡的氛圍和僧人恪守的如禪修的生活狀態。同時,通過描寫沙漠中飛過的雁和急速下雪時的僧人,顯示了寺院所處的孤獨和荒涼環境。
最后,詩人在詩中以閑散的心情遇見了石頭和樹,并倚靠在最高的松樹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依靠和對舊時光的留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而凝練的字眼,描繪了寺院中的僧人生活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淡泊和超脫的情感,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傾慕。
通過運用對比手法,例如遠隔沙漠的雁和急雪中疲憊的僧人,以及寺院鐘聲和禪燈的寂寞,詩人在詩中營造了一種靜謐和孤寂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最后,詩人以石頭和樹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的依靠和對過往時光的眷戀。這種對自然的倚靠和對過去的思念,進一步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的贊美。
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禪院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通過細膩而凝練的描寫手法,讓人們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寂寞。詩中有著一種閑散和超脫的氣息,將人們帶入了一個恬靜而寧謐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