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張元干詩詞作品集:
憶秦娥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石州慢 卜算子 浣溪沙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青玉案 醉花陰 瑞鷓鴣(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韻) 魚游春水 長相思令 菩薩蠻 沁園春 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 臨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鵲橋仙 點絳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青玉案(筠翁生朝) 醉花陰 卜算子 水調歌頭(追和) 蘭陵王 菩薩蠻 采桑子(奉和秦楚材史君荔枝詞) 漁家傲(題玄真子圖) 春光好 如夢令 如夢令(七夕) 醉花陰(詠木犀) 訴衷情 眼兒媚 漁父家風 隴頭泉 醉蓬萊(壽) 水龍吟(周總領生朝) 瑞鶴仙(壽) 滿庭芳 滿庭芳(壽富樞密) 小重山 瑞鷓鴣 謁金門(送康伯檜) 浣溪沙(薔薇水) 卜算子 卜算子(梅) 南歌子(中秋) 臨江仙(送王叔濟) 蝶戀花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贈汪亻秀才) 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 永遇樂(宿鷗盟軒) 蘭陵王 西樓月(即春曉曲) 驀山溪 花心動(七夕) 點絳唇 南歌子 好事近 浣溪沙(詠木香) 菩薩蠻(送友人還富沙) 西江月(和蘇庭藻) 江神子 彩鸞歸令(為張子安舞姬作) 楊柳枝(席上次韻曾穎士) 夜游宮 昭君怨 減字木蘭花 生查子 天仙子 卷珠簾(壽) 南鄉子(壽) 千秋歲(壽) 夏云峰(丙寅六月為筠翁壽) 感皇恩(壽) 感皇恩(壽) 感皇恩(壽) 感皇恩(壽) 十月桃(為富樞密) 十月桃 望海潮(為富樞生朝壽) 望海潮(癸卯冬為建守趙季西賦碧云樓) 瑤臺第一層 瑤臺第一層 瑞鶴仙(壽) 滿庭芳(為趙西外壽) 滿庭芳(壽) 豆葉黃 豆葉黃(唐腔也,為伯南賦早梅,復和韻) 樓上曲 樓上曲 菩薩蠻 菩薩蠻(政和壬辰東都作) 菩薩蠻 菩薩蠻(戲呈周介卿) 菩薩蠻 清平樂 清平樂 春光好 春光好(為楊聰父侍兒切鲙作) 上西平 明月逐人來(燈夕趙禮端席上) 鷓鴣天 喜遷鶯慢(鹿鳴宴作) 喜遷鶯令(呈富樞) 喜遷鶯令(送何晉之大著兄趨朝,歌以侑酒) 怨王孫 怨王孫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謁金門(道山亭餞張椿老赴行在) 謁金門 漁家傲(奉陪富公季申探梅有作) 漁家傲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點絳唇 點絳唇 點絳唇 點絳唇(呈洛濱、筠溪二老) 點絳唇(生朝) 點絳唇 點絳唇 點絳唇 青玉案 青玉案(生朝) 青玉案(生朝) 青玉案(再和) 青玉案(燕趙端禮堂成) 虞美人 春光好 如夢令 長相思令 柳梢青 柳梢青 浣溪沙(書大同驛壁)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求年例貢余香) 浣溪沙(戲簡宇文德和求相香) 浣溪沙 浣溪沙(篤耨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 浣溪沙(王仲時席上賦木犀) 浣溪沙 浣溪沙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醉落魄 臨江仙(趙端禮重陽后一日置酒,坐上賦) 臨江仙(荼コ有感) 沁園春(紹興丁巳五月六夜,夢與一道人對歌數曲,遂成此詞) 蝶戀花 朝中措(次聰父韻) 祝英臺近 寶鼎現(筠翁李似之作此詞見招因賦其事,使歌之者想像風味如到山中也) 風流子(政和間過延平,雙溪閣落成,席上賦) 水調歌頭(送呂居仁召赴行在所) 水調歌頭(為趙端禮作) 水調歌頭(丁丑春與鐘離少翁、張元鑒登垂虹)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癸酉虎丘中秋) 水調歌頭(過后柳故居)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陪福帥宴集口占以授官奴) 水調歌頭(同徐師川泛太湖舟中作) 八聲甘州(西湖有感寄劉晞顏) 八聲甘州(陪筠翁小酌橫山閣) 永遇樂(為洛濱橫山作) 念奴嬌(己卯中秋和陳丈少卿韻) 念奴嬌 念奴嬌(題徐明叔海月吟笛圖) 念奴嬌(代洛濱次石林韻) 念奴嬌(丁卯上巳,燕集葉尚書蕊香堂賞海棠,即席賦之) 念奴嬌 雍熙堂 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詩訪梅於城西而獨未暇載酒 墨菊 岷山萬松圖 雒陽陳去非自符寶郎謫陳留酒官予時作丞澶淵 高尚居士 高尚居士 奉送晁伯南歸金谿 奉祠后作 次韻聰父見遺二首 次韻聰父見遺二首 次錢申伯游東山韻二首 次錢申伯游東山韻二首 病中示彭德器 跋江天暮雨圖 希道使君弭節合沙館奉太夫人游鼓山乃蒙封示 送江子我歸嚴陵 次韻王性之題筱叢枯木 跋米元暉瀑布橫軸 跋東坡木 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宮詩既工且敏義不虛辱再此 再用前韻重哭德久賢使君 艅艎齋 游東山二詠次李丞相韻·鱣溪 游東山二詠次李丞相韻·榴花谷 祥符陵老許作先馳歸閩因成伽陀贈別紹興甲戌 戊辰春二月晦日同棲鸞子送所親過寶積題壁間 題六代祖師畫像 題獨愛軒 送趙公遠往健康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 送李文中主簿受代歸庭闈 申伯有行色會宿東禪次元韻 龍眠墨梅 建炎感事 花飛 桂井 宮使樞密富丈和篇高妙所謂壓倒元白末句許予 訪親於連江因過筠溪叩門循行嘆其荒翳不治有 返正 端常觀察被旨入蜀迎母夫人所得贈行詩文成巨 次折樞留題雪峰韻 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 才元思如涌泉愈和愈好晨興遣騎扣門披衣疾讀 跋蘇養直絕句后 跋江貫道絕筆古松 祖穎漕使希道使君以絕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 祖穎漕使希道使君以絕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 真歇老人退居東庵予過雪峰特訪之為留再宿仍 真歇老人退居東庵予過雪峰特訪之為留再宿仍 贈慶紹上人 再用韻奉留聰父 再用前韻哭德久 再和李丞相游山 再次前韻即事 圓通秀禪師送遜公首座赴明水請 與富樞密 詠二疏 乙卯秋奉送王周士龍閣自貶所歸鼎州太夫人侍 夜宿宗公丈室求詩甚勤為賦五字 葉少蘊生朝 瑤真館 喜王性之見過千金村 希道使君入山再有佳句見及復次元韻因簡老禪 希道使君見遺古風謹次嚴韻 西峽行 挽寺丞許子如 挽李丈然明 題忠上人墨梅 題王巖起樂齋 歲寒三友圖 送言上人往見徑山老十四韻 送舒希古 送高集中赴漳浦宰 叔易自三歸吳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 叔易自三歸吳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詩 陪李仲輔昆仲宿惠山寺 偶成寄友人 麥秋亨 亂后 留寄黃檗山妙湛禪師 劉建州母夫人難氏挽章 李丞相生朝 蘭溪舟中寄蘇粹中 九月一日與王季夷酌別為賦十六韻 江梅 和韻奉酬王原父集福山之什 和楊聰父聞雨書懷 過云間黃用和新圃 郭從范示及張安國諸公酬唱輒次嚴韻 賦漳南李幾仲安齋詩 奉同黃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訪鼓山珪公 奉同公直圮老過應夫石友齋 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 奉簡才元探梅有作兼懷舊游 奉和希道新句兼簡祖穎漕使 奉酬才元席上所賦前韻 訪周元舉菁山隱居 范才元參議求酒於延使君邀予同賦謹次其韻 冬夜書懷呈富樞密 東平劉左車坎止春歌 丁未歲春過西湖賓藏寺作 次仲彌性所知陳丈大卿韻 次韻趙元功贈李季言之什 次韻元功才友道中草藥見貺因以解嘲 次韻文老使君宗兄見贈近體佳什兩篇仆與公別 次韻文老使君宗兄見贈近體佳什兩篇仆與公別 次韻唐彥猷所題顧野王祠與霍子孟廟對 次韻錢申伯游東山既歸述懷之章 次韻奉和平叔亭林至日之什 次韻奉呈公澤處士 次韻范才元中秋不見月 次韻陳德用明府贈別之什 次韻晁伯南飲董彥達官舍心遠堂 次呂居仁見寄韻 次江子我聞角韻 次江子我遷居韻 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 別綬老 左舉善人物高妙才具敏特要當為世用而乃攜孥 張丞相生朝二十韻 辛酉別楊聰父 題企疏堂 呂公像 呂公像 哭鄒德久二首用前韻 哭鄒德久二首用前韻 筠溪居士跳出隨順境界把住放行自在神通縱橫 過白彪訪沈次律有感十六韻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奉送真歇禪師往住阿育山兼簡黃檗云峰諸老 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奉酬陳端中明府長韻 冬夜癡坐似聞才元作集有日矣因和前韻奉呈 次韻送友人過山陰郡時夜別於舟中 次聰父見遺韻 病起枕上口占三絕句奉呈公實嶠之賢伯仲一笑 病起枕上口占三絕句奉呈公實嶠之賢伯仲一笑 病起枕上口占三絕句奉呈公實嶠之賢伯仲一笑 跋趙唐卿所藏訪戴圖 跋趙唐卿所藏訪戴圖 走筆次廷藻韻二絕 走筆次廷藻韻二絕 用折樞韻呈李丞相二首 用折樞韻呈李丞相二首 挽林天和 挽林天和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次韻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懷云門佛日兼簡乾元 拜顏魯公像 游廬山 喜錢申伯病起二首 喜錢申伯病起二首 漫興 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 解嘲示真歇老人二首 寄錢申伯二首 寄錢申伯二首 過宿趙次張郊居二首 過宿趙次張郊居二首 代上折樞彥質生朝二首 代上折樞彥質生朝二首 次韻劉希顏感懷二首 次韻劉希顏感懷二首 次韻奉送李季言四首 次韻奉送李季言四首 次韻奉送李季言四首 次韻奉送李季言四首 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 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 止戈堂 止戈堂 葉少蘊生朝三首 葉少蘊生朝三首 葉少蘊生朝三首 寄題悠然閣三絕句 寄題悠然閣三絕句 寄題悠然閣三絕句 福帥生朝二首 福帥生朝二首 瀟湘圖 挽夢錫機宜寺簿 挽夢錫機宜寺簿 挽夢錫機宜寺簿 挽李仲輔三首 挽李仲輔三首 挽李仲輔三首 范才元道中雜興 范才元道中雜興 范才元道中雜興 范才元道中雜興 范才元道中雜興 冬夜有懷柯田山人四首 冬夜有懷柯田山人四首 冬夜有懷柯田山人四首 冬夜有懷柯田山人四首 次友人書懷 次友人書懷 次友人書懷 挽少師相國李公 挽少師相國李公 挽少師相國李公 挽少師相國李公 挽少師相國李公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李丞相綱生朝三首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喜遷鶯慢/喜遷鶯 代上張丞相生朝四首 代上張丞相生朝四首 代上張丞相生朝四首 代上張丞相生朝四首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怨王孫/憶王孫 怨王孫/憶王孫 登垂虹亭二首 登垂虹亭二首 菩薩蠻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上張丞相十首 漁家傲 題玄真子圖 魚游春水·芳洲生蘋芷 點絳唇 呈絡濱、筠溪二老 瑞鷓鴣 謁金門 蘭陵王 醉落魄/一斛珠 望海潮 望海潮 訴衷情 柳梢青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 南歌子 點絳唇 點絳唇 點絳唇 菩薩蠻 水調歌頭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張元干
張元干簡介

全 名 張元干

張元干張元干簡介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張元干張元干的生平


  

勤奮讀書 愛好詩詞

  張元干20歲時,到江西南昌向東湖徐師川先生請教詩詞句法,常與當地詩社名家洪芻、洪炎、蘇堅、向子諲(張元干的舅父)等唱和。22歲時又跟父親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入太學上舍生,學業和詩詞創作均大有長進,有名聲。作有《菩薩蠻》等詞,以清麗嫵秀的韻致,顯示出早年詞作格調,獲得人們的稱贊。翌年張元干即釋褐入仕,任開德府(今河南濮陽縣)教授,授文林郎。隨后,張元干走上詩詞的創作道路和為國家抗擊金兵侵擾獻力。

  

協助李綱 抗擊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京都防務。張元干為行營屬官。金兵渡過黃河圍攻京都(今河南開封)。危急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堅決抗金,力諫死守。張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卻敵書》,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戰。張元干與李綱冒矢雨親臨城上指揮殺敵,打退金兵多次進攻。張元干回憶這次戰斗時說:“城守麾強弩,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爭先。中夜飛雷炮,平明破火船?!笨梢姂鸲泛蔚燃ち摇=鸨庵卮髶p失后,知李綱守城有備,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圍。為此,張元干寫《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詩,歡呼勝利。詩中有“九廟安全日,三軍死守心。倘為襄漢幸,良復見于今”句,稱頌李綱及三軍“死守”京都的愛國之心。諷刺時相棄城逃跑之策。張元干是李綱的得力助手。同年六月,李綱因堅持抗金,反對割地求和,被權奸排擠出朝,張元干也被貶流落淮上。是年冬,金兵又攻打京都,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俘,北宋王朝滅亡。張元干聞京都失守,憤切之極,作《感事四首》詩,表達悲憤之情,熱切希望投入抗敵復國。

  

義憤作詞 抒發情懷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干被召回,官朝議大夫、將作少監、充撫諭使。李綱為相后,積極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軍備戰,主張北伐,反對遷都江南,堅決抵抗金兵侵擾。張元干積極配合李綱。但高宗信任的仍是賣國的主和派,執意與金議和以求偏安一隅。他們打擊、排擠李綱,李綱僅任75天宰相就被罷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張元干目睹國勢日削,南宋王朝僅存江南一隅,義憤填膺,賦《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抒發了他收復中原的豪邁氣概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并表達對李綱抗金斗爭的支持。張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謗,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紹興元年(1131年)春,江南戰火漸息,高宗帝定居臨安,無心收集失地,以求“茍安”,并任奸臣秦檜為參知政事,主戰派被排擠,仁人志士都不愿與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隱林泉,嘯傲山水。張元干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檜、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干得知李綱上書事,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抒發了“氣吞驕虜”的壯志和對權臣所謂“欲息干戈”的義憤,對李綱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綱東山再起,收復失地,重整朝綱,勸誡統治者要吸取前朝遺恨。詞寫得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成為千古名篇。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因過去曾上疏反對議和,并請斬奸臣秦檜、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謫昭州(今廣西平樂),又遭秦檜等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監廣州鹽倉。當時,胡銓在福唐(今福建福清)聞謫命,即由福唐出發,經福州時,張元干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為胡銓送行。詞中,張元干抒發了對胡銓被奸臣陷害而抱不平之情感,和對祖國河山遭受金兵踐踏的悲憤及對投降賣國者的憤怒,規勸和安慰胡銓要放眼看古往今來的國家大事,不能講恩怨私情。張元干此詞寫得慷慨悲壯,豪邁剛健,傳之甚廣。此事激怒了秦檜,張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秦檜的淫威沒有使張元干屈服,出獄后,作《罷秩后漫興》詞抒憤,以曠達之筆寫其無所畏懼之懷,并繼續抗擊金兵侵擾,反對議和賣國。年屆七十又作《隴頭泉》,他堅信“整頓乾坤,廓清宇宙,男兒此志會須伸?!北磉_他殺敵救國的強烈愿望和愛國精神。

  張元干為了配合李綱的抗金斗爭,廣交抗金志士,為抗金斗爭出力。他交有江子我、汪藻、鄧肅、辛炳、胡銓、翟汝文、王以寧等,都是主張抗擊金兵侵擾的名人。張元干與他們交朋友,暢談國事,寫詞唱和,激勵抗金情緒。他們在支持和配合以李綱為代表的主戰派抗擊金兵侵擾的斗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著作豐碩 流傳后世

  張元干博覽群書,文學修養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著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余首。內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著作洋溢著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贊。他尤長于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后豪放、悲壯,風節凜然。從詞的發展史看,張元干生活于兩宋之間,是一位承前啟后的詞作家,他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派的詞風,又經過自己的創作實踐,使詞的內容更緊密地與抗擊金兵侵擾和反對議和賣國等相結合,使詞能反映時代、反映社會的重大主題,成為對國事發表見解和感觸的藝術手段。

  張元干的詞作,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后來的辛棄疾詞派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張元干張元干的介紹


  張元干(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為太學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紹興元年(1131),以將作監致仕,日福州。紹興八年,秦檜當國,力主和議,胡銓上書請斬秦檜等以謝天下,時李綱亦反對和議罷居長樂,元干賦《賀新郎》詞贈綱,對綱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胡銓被除名送新州編管,元干持所賦《賀新郎》詞送行。后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八十。存詞180余首。至今,在福建永泰縣嵩口鎮鎮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張元干紀念館”。

   宋朝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米泉市| 亚东县| 龙江县| 汝城县| 凌源市| 兖州市| 汤原县| 大悟县| 新野县| 黄大仙区| 庐江县| 寿光市| 武冈市| 隆昌县| 封开县| 商都县| 航空| 鄂托克旗| 凉城县| 西华县| 侯马市| 临朐县| 镇安县| 南开区| 天祝| 车险| 威远县| 同仁县| 马龙县| 富蕴县| 武义县| 讷河市| 平南县| 封开县| 阳春市| 军事| 大英县| 延津县| 杂多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