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 作者:張元干 |
凈因曾識楷山東,擔板因緣古佛風。
后代兒孫仰孤硬,能超五位見芙蓉。
|
|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解釋: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是宋代張元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凈因曾識楷山東,
擔板因緣古佛風。
后代兒孫仰孤硬,
能超五位見芙蓉。
譯文:
兩首伽陀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凈因曾見楷山東,
攜帶板塊,承受著古佛的風范。
后代的子孫們仰慕著剛毅堅硬的品質,
能夠超越五位,見到芙蓉仙子。
詩意:
這首詩詞講述了作者張元干送別了可首座歸四明的兩首伽陀,同時表達了對古佛精神的崇敬,以及對后代子孫能夠超越世俗,追求高尚境界的期望。
賞析:
1.伽陀:指佛教中所用的木魚、念珠等。
2.凈因:佛教用語,指凈化因果,解脫紛擾。
3.楷山東:楷山是佛教圣地,這里暗示作者曾經有過親身經歷,對佛教有深入了解。
4.擔板因緣古佛風:擔板指攜帶伽陀的木魚,因緣指佛教強調的因果關系,古佛風表示古代佛教的風范和精神。
5.后代兒孫仰孤硬:表達了對后代子孫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保持剛毅、堅硬的品質,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6.能超五位見芙蓉:意味著后代子孫能夠超越世俗的束縛,達到高尚的境界,得以見到芙蓉仙子,象征著美好和純潔。
這首詩詞通過佛教的象征意象和修行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古佛風范的崇敬,同時寄托了對后代子孫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超越世俗,追求高尚境界。整首詩抒發了對人性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美好境界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