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錢申伯游東山既歸述懷之章 / 作者:張元干 |
山人不省大明宮,懷昔幽尋自改容。
廬阜東西二林寺,錢塘南北兩高峰。
百年有盡云歸壑,萬事無邊月掛松。
滿院蒼苔重到日,秋光欲滴向人濃。
|
|
次韻錢申伯游東山既歸述懷之章解釋: 詩詞:《次韻錢申伯游東山既歸述懷之章》
中文譯文:
山人不省大明宮,
懷昔幽尋自改容。
廬阜東西二林寺,
錢塘南北兩高峰。
百年有盡云歸壑,
萬事無邊月掛松。
滿院蒼苔重到日,
秋光欲滴向人濃。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張元干所作,題為《次韻錢申伯游東山既歸述懷之章》。詩人在游覽東山歸來后,借此篇章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并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人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詩的開頭寫道:“山人不省大明宮”,意指山人已經迷失了大明宮的位置,暗喻詩人已不再關注權力和名利。接著,詩人提到懷念過去的幽尋時光,并表示自己已經有所改變,展現了一種對寧靜和內心自在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廬阜東西兩座林寺和錢塘南北兩座高峰,通過山水景色的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世事的變化。百年的光陰逝去,云歸壑,形容歲月的無情和轉瞬即逝。而萬事無邊的景象中,明亮的月光掛在松樹上,暗示著詩人對清雅高潔之境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所見所感的場景。院子里苔蘚叢生,厚重得連陽光都難以穿透。秋光如此濃郁,似乎要滴落下來。這里的景象透露出一種寧靜、幽靜、靜謐的意境,與詩人內心的平和和對現實的超然態度相契合。
通過這首詩,張元干巧妙地運用山水景色描繪,表達了自己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清雅寧靜境界的向往。同時,詩中所抒發的對世事變遷和歲月流轉的思考,也讓讀者在欣賞詩的美感之余,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