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楊聰父聞雨書懷 / 作者:張元干 |
坎壈如公莫怨天,謫居端是坐無氈。
時來要自有歸路,客散不妨頻醉眠。
云氣久能浮蜃屋,雨聲殊未透龜田。
回思風雪圍爐夜,何處聯裘擁木綿。
|
|
和楊聰父聞雨書懷解釋: 《和楊聰父聞雨書懷》是宋代張元干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詩人在雨天沉思時的情景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坎壈如公莫怨天,
謫居端是坐無氈。
時來要自有歸路,
客散不妨頻醉眠。
云氣久能浮蜃屋,
雨聲殊未透龜田。
回思風雪圍爐夜,
何處聯裘擁木綿。
詩意:
這首詩以雨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楊聰父的心情。詩人坎坷的遭遇使他感到不滿于命運的安排,但他并不怨恨上天。他作為一個謫居者,坐在簡陋的房間里,沒有氈席來鋪設,生活處境艱難。然而,他相信時機一到,他將找到回家的路,因此他頻繁地醉酒以忘憂。他看到云氣已經漂浮了很久,但仍然不能透過雨聲看到自己的田地。回想起風雪夜晚圍坐在火爐邊的時光,他不禁思考他的衣袍在哪里,希望能夠得到木綿的溫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坎坷的命運和謫居生活的艱難,表達了他對命運的反思和對歸家的渴望。詩中的雨天和云氣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緒。詩人通過回憶風雪夜晚圍坐在火爐旁的情景,表達了對溫暖和安慰的向往。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深情與思索,展示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感悟。這首詩詞給人以啟迪,讓人反思人生的坎坷和追求內心渴望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