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周元舉菁山隱居 / 作者:張元干 |
胸次飽丘壑,乃覺軒裳輕。
舉世沈湎時,勇退公早醒。
十年煙雨蓑,手種松杉成。
蒼根郁寒霧,老色入戶庭。
棲心不爭地,似欲畢此生。
那知戎馬際,亦使山房驚。
四海方蕩潏,積骸盈破城。
公豈失策者,獨留枯槁形。
賊舟會稍遠,請復安柴荊。
暗泉雜夜雨,稚筍肥晨烹。
起予歸去來,故山今可行。
胡為困羈旅,浩嘆常吞聲。
|
|
訪周元舉菁山隱居解釋: 《訪周元舉菁山隱居》是宋代張元干的一首詩詞。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戰亂所帶來的痛苦的思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胸次飽丘壑,乃覺軒裳輕。
我內心充滿了山川的壯麗景色,才感覺到身上的華麗衣裳是多么的輕飄飄。
舉世沈湎時,勇退公早醒。
世人沉迷于紛繁的享樂時,我早早地從勇士的角色中醒悟出來。
十年煙雨蓑,手種松杉成。
我在煙雨中度過了十年,用自己的雙手種植的松樹已經長成。
蒼根郁寒霧,老色入戶庭。
蒼老的根深深地扎入寒霧之中,年邁的色彩滲入到家庭的每一個角落。
棲心不爭地,似欲畢此生。
我安住心靈,不去爭斗,仿佛想要在這一生中結束一切。
那知戎馬際,亦使山房驚。
然而,我不曾預料到戰亂的邊境,也會使得我的山居受到驚擾。
四海方蕩潏,積骸盈破城。
四方的海水波濤起伏,無邊的尸骨充滿了破碎的城池。
公豈失策者,獨留枯槁形。
難道公眾認為我是失策之人,只剩下了干枯的軀體。
賊舟會稍遠,請復安柴荊。
賊船已經稍稍遠離,請讓我再次安頓下來修整。
暗泉雜夜雨,稚筍肥晨烹。
昏暗的泉水中夾雜著夜雨,嫩嫩的竹筍在清晨被烹煮。
起予歸去來,故山今可行。
我要起身離去,回到故鄉,現在是時候啟程了。
胡為困羈旅,浩嘆常吞聲。
為什么要困于羈旅之中,我經常無聲地嘆息著。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安寧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紛繁世事的厭倦。他抱懷山水之美,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但現實的戰亂和社會動蕩卻不斷地打擾著他的理想生活。詩詞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與人生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無奈。整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又表現了他對山水隱居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