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 / 作者:張元干 |
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煙然燭九衢香。
車聲馳道內家出,春色禁溝宮柳黃。
陵邑只今稱虜地,衣冠誰復問唐裝。
傷心寒食當時事,夢想流鶯下苑墻。
|
|
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解釋: 《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是宋代張元干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寒食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繁華盛景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現了一種深沉而凄涼的情懷。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第一首:
往昔升平客大梁,
新煙然燭九衢香。
車聲馳道內家出,
春色禁溝宮柳黃。
譯文:
曾經升平的客人來到大梁,
新煙剛剛點燃九衢香。
車聲飛馳在道路上,內人離家出門,
春天的景色遍布禁溝,宮殿柳樹披上黃裝。
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詩描繪了過去繁榮時期的景象。詩中的“升平客”指的是來到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游客和商賈,他們給城市帶來了繁華和興旺。作者用“新煙”和“九衢香”來形容大梁的繁華景象,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熙熙攘攘的車聲和內人外出的場景,以及春天禁宮中的柳樹變黃的景象。這些描寫傳遞出一種熱鬧和喧囂的氛圍,也展示了當時城市生活的繁忙和歡樂。
通過這種描繪,詩人似乎在回憶往昔,懷念昔日的繁榮景象,同時也暗示了現實的變遷和時光流轉。整首詩以寒食節為背景,有一種凄涼和傷感的情感流露其中。
第二首:
陵邑只今稱虜地,
衣冠誰復問唐裝。
傷心寒食當時事,
夢想流鶯下苑墻。
譯文:
現在陵邑成了敵寇的地方,
誰還關心過去的盛唐裝。
傷心的寒食節成了往事,
夢想中流鶯落在苑墻上。
詩意和賞析:
第二首詩以更加消極的語氣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詩中的“陵邑”指的是大梁,而“虜地”則代表了大梁被敵寇占領的現實。這里呈現了一個反差,與第一首詩中描繪的繁榮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詩人感嘆現如今的陵邑已經淪為敵寇的地方,對過去的輝煌和壯麗產生了遺憾和惋惜。詩中的“衣冠”和“唐裝”象征著盛唐時期的榮光和文化,而現實中這些已經不復存在。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傷感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寒食節成為了過去的記憶,而夢中的流鶯落在苑墻上則映照出詩人對過去繁華景象的向往和夢想詩詞《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是宋代張元干所作。這首詩以寒食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繁榮景象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往昔的盛景和現實的變遷,呈現了一種凄涼和傷感的情感。
第一首詩描繪了過去大梁城的繁華景象,用“新煙然燭九衢香”形容城市的歡樂和熱鬧。車聲馳道、春色禁溝,展現了繁忙的城市生活和春天的美景。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對過去繁榮景象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首詩則以更加消極的語氣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陵邑成為敵寇的地方,衣冠誰復問唐裝,暗示了城市的淪陷和繁榮的消逝。詩人感嘆現實的變遷,對過去的輝煌和壯麗產生了遺憾和惋惜。寒食節成為過去的記憶,而夢中的流鶯落在苑墻上則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夢想。
整首詩以寒食節為背景,通過描繪過去和現實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凄涼和傷感。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且生動,情感流露自然而真摯,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這首詩既是對過去榮光的追憶,也是對現實變遷的反思,通過寒食節這一特殊的節日元素,呈現出一幅恢弘而凄美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