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廬山 / 作者:張元干 |
古木寒藤挽我住,身非靖節誰能留。
多慚不及鸞溪水,長向山前山后流。
|
|
游廬山解釋: 《游廬山》是宋代張元干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給出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木寒藤挽我住,
身非靖節誰能留。
多慚不及鸞溪水,
長向山前山后流。
譯文:
古老的樹木和寒冷的藤蔓攔住了我的去路,
我身上沒有堅定的品格,誰能留住我。
我深感慚愧,不如鸞溪之水,
它長久地從山前流向山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廬山游玩時的心情和思考。詩人在廬山的古木和藤蔓之間感到被困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迷茫。他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堅定品格,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深遠的影響。他自愧不如廬山的鸞溪之水,鸞溪之水從山前流向山后,象征著自然的持續流動和變化,而詩人卻感到自己無法與之媲美。
賞析:
《游廬山》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古木和寒藤形象地描繪了他在廬山中被阻擋的情景,暗示了現實世界對他的束縛。詩人思考自己的品格和存在意義,他自認為無法達到高尚的境界,感到迷茫和自愧不如。與此同時,詩中的鸞溪之水成為對比,象征著自然的流動和變化,與詩人自身的困頓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的內心獨白,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