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詩 / 作者:張元干 |
早歲嫠居久,儒家守志貧。
白頭躬祭祀,老眼喜縫紉。
哭婦無遺恨,憐孫不忍嗔。
一朝違孝養,力疾叫蒼旻。
|
|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詩解釋: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元干。這首詩詞描繪了北堂太夫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現了她作為一個嫠居之人的堅守和奉獻精神。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早年喪夫居于家中已久,守志于儒家的貧困生活。
白發低頭敬祭祀,老眼中充滿喜悅地縫紉。
即使丈夫去世,她不怨恨命運,憐憫孫子而不忍心責怪。
一旦違背了孝道養育的責任,她發出力竭的呼喚,向蒼天祈求。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北堂太夫人的生活點滴,展示了她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早年喪夫后,她選擇守寡,過著貧困的生活,但她依然保持著儒家的志向和信仰,堅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白發低頭敬祭祀,表明她對丈夫的思念和對家族傳統的尊重,老眼喜縫紉則表現了她對家庭生活的滿足和對細致事物的關注。她不因為喪夫而懷恨,而是憐憫孫子,不忍心責怪他們的過失。然而,一旦違背了孝道養育的責任,她感到力不從心,發出呼喚,希望得到蒼天的慈悲和保佑。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北堂太夫人的生活細節,展現了她的堅韌和奉獻精神。她并非埋怨命運,而是選擇守護家庭和傳統價值觀,盡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詩詞中的情感表達真摯而深沉,體現了作者對北堂太夫人的敬意和對家庭倫理的贊美。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北堂太夫人內心世界的堅定和奉獻,同時也呈現了儒家價值觀在宋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