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 / 作者:張元干 |
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
滕王高閣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釣龍臺上,還似當時逢閏,佳句記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
別離久,今古恨,大刀頭。
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
遐想薌林風味,甕里自傾春色,不用貰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謾私憂。
|
|
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解釋: 《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是宋代詩人張元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
滕王高閣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釣龍臺上,還似當時逢閏,佳句記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
別離久,今古恨,大刀頭。
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
遐想薌林風味,甕里自傾春色,不用貰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謾私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中秋之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離別的感慨,同時表現出對古人英才和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詩中用了許多意境深遠的景象,富有抒發情感的意蘊。
詩的開篇,以“閏余有何好,一歲兩中秋。”來抒發時光流逝之感,透露出詩人對光陰的無奈。接著提到“滕王高閣曾醉,月涌大江流。”,暗示了歷史的長河和英才的消逝。滕王高閣是歷史名人,他的風采也在歲月中逝去,月涌大江流則象征時間的流轉。
在接下來的部分,詩人將目光投向了當下的中秋之夜,“今夜釣龍臺上,還似當時逢閏,佳句記英游。”,表現出詩人與古人的共鳴,對過去英才的景仰。然后詩人登高遠望,“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情感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光的反思。
“別離久,今古恨,大刀頭。”,表達出詩人對離別的深情追思。而“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則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思念和對流逝歲月的理解。
最后幾句中,詩人回歸到個人情感,“遐想薌林風味,甕里自傾春色,不用貰貂裘。”,展現出對故鄉風土人情的懷戀,且表現出豁達的心態。最后一句“笑我成何事,搔首謾私憂。”,以自嘲的語氣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的看法,將私人的煩憂置于大背景下,突顯出豁達的胸襟。
總體而言,這首詩在婉約中流露出對時光流逝、人生離別和對往昔的景仰之情,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慨,是一首充滿內涵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