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張丞相十首 / 作者:張元干 |
罪放丙午末,歸來辛亥初。
不談天下事,猶誦古人書。
利病明諸掌,危疑儆后車。
他時果無悔,載籍定欺予。
|
|
上張丞相十首解釋: 《上張丞相十首》是宋代張元干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罪放丙午末,
歸來辛亥初。
不談天下事,
猶誦古人書。
利病明諸掌,
危疑儆后車。
他時果無悔,
載籍定欺予。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張元干離開官位后的心境和所思所感。他在丙午年被罷免官職后,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流亡,直到辛亥年才歸來。在此期間,他不再涉足政治,而是專心閱讀古人的著作。他深感官場的利病和險惡,因此警惕后來者的車輪。他相信自己在將來不會后悔,因為他已經看清了官場的虛偽和欺騙。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張元干對官場生涯的感慨和看法。詩中通過描述自己罷免官職后的遭遇,展現了他對官場的失望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他選擇遠離權力斗爭,專注于閱讀古籍,表明了他對傳統文化和智慧的崇尚。
詩中提到的“利病明諸掌”和“危疑儆后車”揭示了官場的險惡和虛偽,顯示了張元干對于政治斗爭的警惕和冷靜。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將來不會后悔。最后一句“載籍定欺予”表達了他對官場虛偽的深刻認識,并堅信歷史將會證明他的正確。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張元干的心情和觀點,傳達了他對官場的不滿和對傳統文化的推崇。通過對官場的批判和自我堅守的選擇,詩中蘊含了對真實和正直的追求,展現了作者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