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贈汪亻秀才) / 作者:張元干 |
袖手看飛雪,高臥過殘冬。
飄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鴻。
挾取筆端風雨,快寫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籠。
大笑了今古,乘興便西東。
一尊酒,知何處,又相逢。
奴星結柳,與君同送五家窮。
好是橘封千戶,正恐樓高百尺,湖海有元龍。
目光在牛背,馬耳射東風。
|
|
水調歌頭(贈汪亻秀才)解釋: 《水調歌頭(贈汪亻秀才)》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元干。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袖手看飛雪,高臥過殘冬。
飄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鴻。
挾取筆端風雨,快寫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籠。
大笑了今古,乘興便西東。
一尊酒,知何處,又相逢。
奴星結柳,與君同送五家窮。
好是橘封千戶,正恐樓高百尺,湖海有元龍。
目光在牛背,馬耳射東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自由、豪邁和追求藝術的態度。在冬季,他靜靜地坐著,觀察飛舞的雪花,過著高遠的生活。盡管寒冷的冬天還未過去,但春天已經悄然降臨。作者感嘆,他比其他人更早地追隨著獨自飛翔的孤鴻。他帶著風雨,帶著自己的文筆,寫下心中的山川和溝壑,不愿被束縛。
作者豪爽地大笑,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任意馳騁東西。他舉起酒杯,卻不知道喝到哪里,又再次相逢。他將自己比作星星,與朋友一同送別窮困的五家。他贊美被封為千戶的橘子,擔心樓房太高,湖海中會有元龍。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眼光高遠,能夠洞察時局。他比喻自己的眼光在牛的背上,箭射向東風,意味著他能夠看到遠方的變化。
賞析:
《水調歌頭(贈汪亻秀才)》展現了作者豪放灑脫的個性和對自由的向往。他以觀察雪花的方式表達了對冬季的超然態度,同時預示了春天的到來。他將自己比作逐飛的孤鴻,追求自己的藝術創作,不愿受到任何束縛。
詩中的笑聲代表了作者對傳統觀念和束縛的嘲笑,他自由地乘興東西,不受拘束。作者通過贈送貧困家庭表達了對社會不平等的關注,同時表達了對橘子千戶和樓房高聳的憂慮,意味著他對社會階層和權勢的看法。
最后兩句詩表現了作者的洞察力和遠見。他的目光高瞻遠矚,能夠看到東風的變化,這象征著他對未來的預見和對時局的把握。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張元干的豪放不羈、追求自由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