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 / 作者:張元干 |
海邊游子日思歸,新句勞君更置規。
莫問人間多貝錦,正如天上有參旗。
寄書只欲憑黃耳,去路誰能畏赤眉。
定與故巢猿鶴老,此生無愧北山移。
|
|
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解釋: 《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是張元干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邊游子日思歸,
心中的游子在海邊度日如年,時刻思念著歸鄉的日子,
新句勞君更置規。
我愿為你創作新的句子,以表達我對你的勞苦和敬重。
莫問人間多貝錦,
不必問人間珍貴的織錦有多少,
正如天上有參旗。
就像天空中有參差不齊的旗幟一樣。
寄書只欲憑黃耳,
我寄信只為希望你親自閱讀,
去路誰能畏赤眉。
但是,誰能畏懼戰爭的威脅呢?
定與故巢猿鶴老,
我決心與老去的猿猴和鶴鳥共處故巢,
此生無愧北山移。
這一生,我無愧于北山的遷徙。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個游子在海邊漂泊的心情和對歸鄉的思念之情。詩人希望為他的朋友創作新的句子,以表達對他的敬重和關懷。詩詞中通過比喻的手法,將人間珍貴的織錦與天空中的旗幟相對應,表達了世間事物的多樣性和繁雜性。詩人寄書給朋友,希望他親自閱讀,但也提出了對于戰亂的憂慮,暗示了時局的動蕩和不確定性。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與猿猴和鶴鳥老去的決心,認為這樣的生活是有價值的,與北山的遷徙相比,他并不感到愧疚。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字句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和對友人的思念,通過比喻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世間事物的多樣性和動蕩不安的時局。詩人以自然景物和動物為喻,表達了對自己生活選擇的堅定和無悔。整首詩詞在情感和意境上都相對深沉,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