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鄉子(壽) / 作者:張元干 |
山寺輞川圖。
霜葉云林錦繡居。
壽斝浮春珠翠擁,歡娛。
滿院流泉繞綺疏。
道氣自膚腴。
幾席輕塵一點無。
天要耆英修相業,清都。
已有泥書降玉除。
|
|
南鄉子(壽)解釋: 南鄉子(壽)
霜葉云林錦繡居,
壽斝浮春珠翠擁,
歡娛滿院流泉繞綺疏。
道氣自膚腴,
幾席輕塵一點無。
天要耆英修相業,
清都已有泥書降玉除。
中文譯文:
在南方的鄉村中(生日詩)
霜葉籠罩著云林,這里是豐富多彩的壽宴居所,
壽杯浮動著春天的珍寶和翡翠,熙熙攘攘、喜樂四溢。
院子里流動的泉水繞過繡花的茂盛灌木。
道義的氣息自由而濃郁,
只有幾張青席輕塵不染,一絲不茍。
天意是要耆英修行為政,風清氣正。
現在已經有土壤上的書籍降下玉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寺的景象,表達了修身養性和清正廉潔的意境。詩中以“南鄉子(壽)”為題,說明了這是一首為了慶祝壽辰而作的詩歌。
詩的開篇寫到山寺,景色如畫,有如云林籠罩在霜葉之下,如錦繡一般。下文描述了壽宴的場景,翡翠和珍寶般的物品在壽杯中浮動,院子里流動的泉水繞過了花園中華麗的綠葉花朵。
詩人通過描寫喜慶的場景和富麗堂皇的氛圍,展示了壽宴的豪華和繁忙。但是隨即轉入了更加深入的意境,以強調道德和修行的重要性。詩中提到道氣自膚腴,形容修身養性的境界。幾席輕塵一點無,表達了對寺廟的整潔和清凈的追求。
最后兩句以天意為導向,呼喚耆英修身養性,清正廉潔,使得清華的都城更加純凈。詩中的“泥書降玉除”,表明通過讀書和修行,可以超越塵世的浮華,達到純凈和高尚的境界。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壽慶之景,既有豐盛的物質享受,又有修身養性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仁義道德和清廉政治的關注。通過壽宴的場景,輔以耆英修行的倡導,詩人揭示了對美好生活和社會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