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韋莊詩詞作品集:
菩薩蠻 臺城 長安清明 思帝鄉 女冠子 菩薩蠻 菩薩蠻 江外思鄉 金陵圖 稻田 秦婦吟 與小女 菩薩蠻 女冠子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應天長 古離別 春日 菩薩蠻 章臺夜思 菩薩蠻 荷葉杯 思帝鄉 庭前菊 憶昔 浣溪沙 含山店夢覺作 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 與東吳生相遇 登咸陽縣樓望雨 木蘭花 衢州江上別李秀才 贈邊將 歸國遙 關河道中 春愁 浣溪沙 謁金門 小重山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觀獵 謁金門(一名花自落、垂楊碧、出塞) 浣溪沙 江上別李秀才 鷓鴣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聽趙秀才彈琴 歸國遙 女冠子 悼亡姬 思歸 應天長 江城子(一名水晶簾) 咸陽懷古 綏州作 寓言 立春 冬夜 夜景 天仙子 燕來 悔恨 乞彩箋歌 庭前桃 桐廬縣作 獨鶴 櫻桃樹 旅次甬西見兒童以竹槍紙旗戲為陣列…余因感之 哭麻處士 對酒賦友人 驚秋 三堂東湖作 嘆落花 更漏子 南陽小將張彥硤口鎮稅人場射虎歌(一作白居易詩) 古離別 悼亡姬 春愁 鄜州留別張員外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書昆仲 上元縣(浙西作) 晚春 夏夜 對酒 荷葉杯 清平樂 定西番 訴衷情 下邽感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少年行 漢州 暴雨 白牡丹 姬人養蠶 南陽小將張彥硤口鎮稅人場射虎歌(一作白居易詩) 上春詞 晏起 贈姬人 乞彩箋歌 齊安郡 湘中作 章江作 酒渴愛江清 云散 倚柴關 題貂黃嶺官軍 漳亭驛小櫻桃 鑷白 潤州顯濟閣曉望 聞再幸梁洋 殘花(一作于鄴詩) 春愁 春早 東游遠歸 題李斯傳 對梨花贈皇甫秀才 寄園林主人 潁陽縣 中渡晚眺 又聞湖南荊渚相次陷沒 合歡蓮花 長年 宿山家 白櫻桃(一作于鄴詩) 咸通 重圍中逢蕭校書 三堂早春 村居書事 登漢高廟閑眺 三用韻 貴公子 題裴端公郊居 宮怨 秋日早行 柳谷道中作卻寄 延興門外作 雜曲歌辭·少年行 望遠行 怨王孫(與河傳、月照梨花二詞同調) 河傳 喜遷鶯(即鶴沖天) 酒泉子 上行杯 龍潭(一作僧應物詩)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舊 江皋贈別 撫盈歌 長安春 雜體聯錦 搗練篇 上春詞 閨怨 閨月 令狐亭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奉和觀察郎中春暮憶花言懷見寄四韻之什 搖落 使院黃葵花 飲散呈主人 邊上逢薛秀才話舊 和人春暮書事寄崔秀才 秋霽晚景 傷灼灼(灼灼,蜀之麗人也)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 歲晏同左生作 殘花 悼楊氏妓琴弦 鐘陵夜闌作 河清縣河亭 女仆阿汪 憶小女銀娘 南鄰公子 聞回戈軍 洪州送僧游福建 得故人書 買酒不得 虎跡 思歸引 幽居春思 晏起 舊居 虛席 獨吟(以下四首,俱悼亡姬作) 中酒 贈姬人 春陌二首 仆者楊金 寄舍弟 題酒家 壺關道中作 憫耕者 勉兒子 長干塘別徐茂才 即事 平陵老將(此以下詩皆集外補遺) 江上別李秀才 龍潭(一作僧應物詩)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舊 下邽感舊 江皋贈別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撫盈歌 長安春 雜體聯錦 搗練篇 閨怨 閨月 令狐亭 少年行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奉和觀察郎中春暮憶花言懷見寄四韻之什 搖落 使院黃葵花 飲散呈主人 邊上逢薛秀才話舊 古離別 和人春暮書事寄崔秀才 秋霽晚景 漢州 傷灼灼(灼灼,蜀之麗人也)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 咸陽懷古 歲晏同左生作 殘花 悼楊氏妓琴弦 鐘陵夜闌作 河清縣河亭 女仆阿汪 憶小女銀娘 南鄰公子 聞回戈軍 洪州送僧游福建 得故人書 買酒不得 虎跡 思歸引 幽居春思 舊居 虛席 悔恨 獨吟(以下四首,俱悼亡姬作) 暴雨 中酒 春陌二首 仆者楊金 寄舍弟 題酒家 壺關道中作 憫耕者 白牡丹 勉兒子 長干塘別徐茂才 姬人養蠶 即事 平陵老將(此以下詩皆集外補遺) 雞公幘(去褒城縣二十里) 焦崖閣 汧陽間(一作汧陽縣閣) 過渼陂懷舊 長安舊里 過樊川舊居(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 出關 病中聞相府夜宴戲贈集賢盧學士 宜君縣比卜居不遂,留題王秀才別墅二首 絳州過夏留獻鄭尚書 題汧陽縣馬跑泉李學士別業 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 投寄舊知 寄江南諸弟 鄠杜舊居二首 南省伴直(甲寅年自江南到京后作) 夏口行寄婺州諸弟 西塞山下作 東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訪潯陽友人不遇 信州溪岸夜吟作 撫州江口雨中作 避地越中作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 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巖山其狀秀拔…賦是詩 寄湖州舍弟 東陽贈別 南昌晚眺 九江逢盧員外 饒州馀干縣琵琶洲有故韓賓客宣城裴尚書修行…因以和吟 南游富陽江中作 黃藤山下聞猿 泛鄱陽湖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興十韻 歲除對王秀才作 建昌渡暝吟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 送李秀才歸荊溪 宿蓬船 謁巫山廟 題袁州謝秀才所居 袁州作 春云 含香 銅儀 江行西望 夜雪泛舟游南溪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 江南送李明府入關 江邊吟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語松竹 題七步廊 新栽竹 聞春鳥 送人歸上國 夢入關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江上村居 東陽酒家贈別二絕句 送范評事入關 江上逢故人 山墅閑題 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退未決見寄 將卜蘭芷村居留別郡中在仕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車枉降訪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謝 江上題所居 婺州和陸諫議將赴闕懷陽羨山居 遣興 李氏小池亭十二韻(時在婺州寄居作) 送人游并汾 垣縣山中尋李書記山居不遇,留題河次店 雜感 過內黃縣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汴堤行 夏初與侯補闕江南有約同泛淮汴西赴行朝莊…四韻吊之 對雨獨酌 酬吳秀才霅川相送 寄右省李起居 過揚州 贈漁翁 江亭酒醒卻寄維揚餞客 過當涂縣 題姑蘇凌處士莊 哭同舍崔員外 雨霽池上作呈侯學士 解維 官莊 觀浙西府相畋游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題淮陰侯廟 代書寄馬 贈野童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王道者 謁蔣帝廟 江上逢史館李學士 贈禮佛名者 題許渾詩卷 和友人 春暮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題潁源廟 題吉澗盧拾遺莊 贈武處士 不寐 離筵訴酒 題許仙師院 紀村事 和元秀才別業書事 贈薛秀才 村笛 洛北村居 題安定張使君 和集賢侯學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霽之作 聞官軍繼至未睹凱旋 河內別村業閑題 睹軍回戈 贈戍兵 北原閑眺 清河縣樓作 喻東軍 過舊宅 洛陽吟(時大駕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楚行吟 家叔南游卻歸因獻賀 寄江南逐客 早秋夜作 天井關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和人歲宴旅舍見寄 覽蕭必先卷 辛丑年 賊中與蕭韋二秀才同臥重疾二君尋愈…因有題 贈云陽裴明府 立春日作 雨霽晚眺(庚子年冬大駕幸蜀后作) 耒陽縣浮山神廟 同舊韻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 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 漁塘十六韻(在朱陽縣石巖下) 寄從兄遵 訪含弘山僧不遇留題精舍 寄薛先輩 放榜日作 對雪獻薛常侍 寓言 早發 嘉會里閑居 曲池作 梁氏水齋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 灞陵道中作 途中望雨懷歸 尹喜宅 虢州澗東村居作 下第題青龍寺僧房 劉得仁墓 雜曲歌辭·古離別 小重山(二) 清平樂(四) 菩薩蠻(四) 歸國遙(二) 浣溪沙(四) 天仙子(四) 天仙子(三) 垣縣山中尋李書記山居不遇,留題河次店 重圍中逢蕭校書 夜景 漁塘十六韻(在朱陽縣石巖下,古老云:洛水 寄園林主人 清平樂(六)(《花間集 聽趙秀才彈琴 歸國謠 小重山 河傳 河傳 河傳 喜遷鶯 天仙子 天仙子 天仙子 天仙子 謁金門 女冠子 訴衷情 訴衷情 思帝鄉 思帝鄉·春日游 江城子 玉樓春 秦婦吟 清平樂 清平樂 清平樂 清平樂 清平樂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薩蠻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韋莊
韋莊簡介

全 名 韋莊

韋莊韋莊簡介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韋莊韋莊的生平


  

仕唐時期

  韋莊一生經歷,可分前后兩期。 前期為仕唐時期。廣明元年(880)他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未能脫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陽,次年作《秦婦吟》。后去潤州,在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幕中任職。光啟元年(885),僖宗還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鳳翔、興元。韋莊出于擁戴唐室之忱,離江南北上迎駕,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帶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應試,不第。乾寧元年(894)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貞逼迫出奔華州,韋莊亦隨駕任職。乾寧四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得識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補闕等職。這一時期的創作主要是詩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無詩作留存。

  

仕蜀時期

  后期為仕蜀時期。天復元年 (901),他應聘為西蜀掌書記,自此在蜀達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滅唐建梁,韋莊勸王建稱帝,與之對抗,遂建立蜀國,史稱前蜀。他被王建倚為心腹,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制定開國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時,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舊居重建草堂作為住所,這一時期的創作主要是詞。今存韋詞大部分作于后期。


韋莊韋莊的介紹


  韋莊(約836~910),五代前蜀詩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后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廣明元年(880)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亂,與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離長安赴洛陽。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歲作《秦婦吟》。不久避戰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之抱負。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乾寧四年(897),時年六十二歲,被“宣諭和協使”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結識了西川節度使王建,回長安后,改任左補闕。天復元年(901)六十六歲,應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祐四年(907),朱溫篡唐。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建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后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


韋莊韋莊的主要作品


  詩詞都很有名,詩方面今傳《浣花集》十卷。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著《秦婦吟》。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后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韋莊作品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俯腑。其詞無專集,散見于《花間集》、《尊前集》和《全唐詩》等總集中,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蓋取其詩集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

  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并稱“溫韋”。溫秾麗,韋清新。韋莊詞除寫言情外,還常寫個人身世之慨。韋莊是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韋莊韋莊的文學地位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并稱為“華岳三峰”(《五代詩話·例言》)。他前逢黃巢農民大起義,后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志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面貌。《憫耕者》、《汴堤行》對戰亂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睹軍回戈》、《喻東軍》、《重圍中逢蕭校書》對當時屯居洛陽的援軍殘害人民、擄掠婦女的丑惡行徑作了譴責,同時又對他們擁兵自重、未能積極鎮壓起義軍表示不滿。而《銅儀》、《洛北村居》、《北原閑眺》、《辛丑年》等詩,則反映了他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聞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關》等詩,表示了他對離亂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憶昔》等作,更撫今追昔,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懷古詩,如《臺城》、《金陵圖》、《上元縣》等,在對南朝史跡的憑吊中,也寄寓著他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凄惋。此外,他還有一些詩如《思歸》、《江外思鄉》、《古離別》、《多情》等,反映了他長期四處飄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寫景詩,如《題盤豆驛水館后軒》、《登咸陽縣樓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體詩見長。律詩圓穩整贍,音調響亮,絕句包蘊豐滿,發人深省;而清詞儷句,情致婉曲,則為其近體詩的共同風格。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此詩長達1666字,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復爭奪長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容比較復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著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它選擇典型的情節和場面,運用鋪敘而有層次的手法,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復雜矛盾,布局謹嚴,脈絡分明,標志著中國詩歌敘事藝術的發展。韋莊因此詩而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由于某種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長期失傳。20世紀初始在敦煌石窟發現。

  韋莊與溫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溫庭筠并稱溫韋。溫、韋詞在內容上并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5首,學習白居易、劉禹錫《憶江南》的寫法,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游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風格上,韋詞不象溫詞那樣濃艷華美,而善于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游”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于率直中見郁結;〔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思鄉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于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也是從這點著眼的。但韋詞間有艷褻語,為其不足處。

  本集和研究資料 《蜀梼杌》著錄韋莊《浣花集》20卷。《補五代史·藝文志》著錄《韋莊箋表》1卷、《諫草》2卷、《蜀程記》1卷、《峽程記》1卷、《韋莊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僅存《浣花集》及所選詩《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為韋莊弟韋藹所編,藹序說,韋莊在“庚子(880)亂離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編集時,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傳《浣花集》僅存詩200多首,尚不足原編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間朱承爵刻本(《四部叢刊》即據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閣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時地分卷,各卷篇數多少不均。《全唐詩》略加歸并,編為5卷,內容全同。另《補遺》1卷,大概為后人于結集后所增補。

  韋莊詞向無專集。《全唐詩》從《花間集》、《尊前集》、《草堂詩余》等輯錄54首。劉毓盤輯有《浣花詞》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

  近人向迪琮編有《韋莊集》,收韋詩300多首,詞55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印行,較為通行。

  關于韋莊生平事跡,《蜀梼杌》、《唐才子傳》、《十國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瀅生有《韋莊年譜》(北平清華園我輩語叢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燾有《韋端己年譜》(見《唐宋詞人年譜》,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資料豐富,考訂精密,于韋莊一生行跡,鉤稽頗詳。

  其中《菩薩蠻》(二)寫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更兼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將欲遠行的游子痛斷人腸,由此詞人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之勸詞。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

  韋莊的閨情詞亦寫得非常出色,詞語與閨中之美人渾然融于一體,見詞尤見人,詞音即人語,可謂風韻臻于極致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弦上黃鶯語’(見《菩薩蠻》),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稱其詞“骨秀”,評價他說“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劣論可知矣。”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互助| 漠河县| 衡南县| 七台河市| 蛟河市| 三明市| 嘉兴市| 五家渠市| 渝中区| 翁牛特旗| 三原县| 辽阳市| 肥西县| 闽侯县| 武胜县| 电白县| 泗水县| 朔州市| 娱乐| 共和县| 丹寨县| 兴化市| 英超| 靖江市| 炉霍县| 方正县| 新郑市| 德化县| 嘉兴市| 伊宁县| 九龙城区| 石首市| 揭东县| 海原县| 潞西市| 临湘市| 阳高县| 黔西县| 绥阳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