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公幘(去褒城縣二十里) / 作者:韋莊 |
石狀雖如幘,山形可類雞。
向風疑欲斗,帶雨似聞啼。
蔓織青籠合,松長翠羽低。
不鳴非有意,為怕客奔齊。
|
|
雞公幘(去褒城縣二十里)解釋: 《雞公幘(去褒城縣二十里)》是唐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一片山石的形態如帽子,又像一只雞,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感悟。
中文譯文:
石狀雖如幘,
山形可類雞。
向風疑欲斗,
帶雨似聞啼。
蔓織青籠合,
松長翠羽低。
不鳴非有意,
為怕客奔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奇特的景物描述,將山石與雞的形狀相比,形容山石狀如帽子,又像一只雞,展示了詩人的獨特觀察力和想象力。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石的形態。山石狀如帽子,形似一只雞,既有傳統的物象,又具有某種幻想性。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山石的生動情態。面對風,山石傾向向前斗膽,仿佛要與風爭鋒;而當雨息聲響,山石又似乎聽到了雞的啼聲,顯示了山石的靈動和生命感。
然后,詩人用蔓織青籠合,松長翠羽低一組形容詞來描繪山色的美麗和富有生機。這種描寫使山石的生動形象更加立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
詩的最后兩句流露出詩人的感受和寓意。雖然這片山石不會發出聲音,但它并非沒有意義,只是怕擋了來訪的客人前進的道路,表示詩人對山石的尊重和留白。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展示了詩人對于山石形態之美的捕捉和詩意的領悟,展現了韋莊的藝術才華和深邃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