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評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動態評量」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評量學生的解題能力;此理念的產生是由于體認到解題的過程是動態的標準化的測驗及多重選擇題無法反應學生的理解力與差遣知識的能力而發展出的「另類評量」取向。此種評量是基于韋考斯基(L.S. Vygotsky)的認知發展理論最早用于智障者或學習緩慢者以輔助受試者在測驗過程中開發潛在的高階思考能力。 學童所具備的能力事實上比我們可觀察到的要高遠非當今客觀化測驗工具所能評定因而尋找各種適合的方式在評量之時導引學童更高水準的表現便極有必要。韋考斯基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心理歷程是動態的是在社會文化情境中進行的兒童的實際能力可藉由社會互動而提高其潛在的發展力亦在互動中展露特別是兒童與成人在問題情境間的對話、示范觀摩等互動有助于兒童漸漸將所認知到的對象與關系內化發展為高層次的心理機制。 動態評量是以認知能力的可塑為基礎肯定受試者在知覺、思考、學習和解題及其成長過程中的主動地位在評量的程序中同時介入協助或教學以體現且發揮教學與評量合一的理念并藉由互動的評量程序深入細察受試者學習發展之歷程所以動態評量不只評量學童在知識或技能上的外在表現而所關心的是學童在解題背后的思考歷程以及學童的哪些思考能力可以因師生的教學互動而提升。例如施測者在數學解題評量過程中可要求受試者逐字讀題如此可偵測出受試者對題意的理解或語言網絡或概念圖導引其運用原有知識以識別困難與缺失由于受試者自己多拙于言傳其困難處施測者則須相機行事給予解說或明指關鍵要點再觀察受試者如何接受提示內容隨時探察受試者表現出的記憶力與聯系能力避免給予過多的提示才能真正導引出受試者的潛在高階思考能力。在傳統標準化的測驗中受試者常因困難而退卻被評為低能在動態評量中則因提示得以展現自己潛在的能力且因稍許的表現即得到肯定而敢于表現出有輻射性或跳躍性的思考能力。動態評量的目的在真正了解學童的困難所在在評量過程中的提示在于試探個人特有的知識背景及不足之處在識別個別差異之際評量出學童的潛在能力。 動態評量企圖獲取教學歷程中更精致的訊息必定在特定的學科領域進行也就是說若要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力則直接提供相關實際的數學問題協助其開發新的學習經驗并在此微型教學情境中評量學童的真正解題能力。如評量學童的數學解題能力時可在學童進行解決數學問題的歷程中依學童的表現提示解題邏輯或關鍵步驟觀察學童是否能因提示的內容而表現出有生產力的思考;也可提供類比性的課題或較簡化的題型引導學童聯想了解學童是否會因而得到啟發完成解題歷程;在這些過程中數學解題的實際能力才得以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