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拓本又稱拓片揩以箋紙在金石文物上打拓其上文字或圖畫所取得的復制品。其中打拓石刻所得者又稱石本以示有別于木刻本。 打拓的起源王國維在〔宋代之金石學〕一文說:「拓墨之法始于六朝始用之以拓漢魏石經繼以拓秦刻石。至于唐代此法大行宋初遂用之以拓古器文字。」 打拓時首先將碑版或古器清洗乾凈。然后取宣紙一張平貼其上謂之上紙。再以海綿或刷子將宣紙浸濕使宣紙與碑面或器面密合謂之上水。其后用綿紙一張覆于濕宣紙上以打刷敲打使著字之紙略凹或略凸依打拓工具及方式之不同有砑蠟、氈拓、椎拓、撲拓、擦拓等術語。待內層宣紙將乾未乾之際揭去綿紙用拓包沾墨輕拍紙面使凸者現黑、凹者呈白即成拓本。 拓本如墨色輕淡如淡云籠月稱為蟬翼拓、蟬翅拓或蛻拓;如墨色烏黑光可監人稱為烏金拓;如用朱砂打拓則稱為朱拓或朱拓。
拓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指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紙本。拓印時先將紙張浸濕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時凹刻的字跡、圖案處便會凹下去。等紙晾乾后再以布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烏黑一片有字跡的地方則是空白。墨乾后將紙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p>
拓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指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紙本。拓印時先將紙張浸濕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時凹刻的字跡、圖案處便會凹下去。等紙晾乾后再以毛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烏黑一片有字跡的地方則是空白。墨乾后將紙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