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監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明朝南京國子監所刊印的圖籍稱為南監本。明朝建國之前朱元璋設置國子學于元朝集慶路儒學舊址建康(今南京)即位后于洪武14年(1381)改建新太學次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此即所謂的南京國子監又稱南監為明太祖時的中央最高官學。 南監除培育人才外還負責刊印圖籍其中以修補舊版最為著稱。所修舊板因遞經宋、元、明三朝修補故稱為三朝本。南監除修補舊板外亦新刊許多書籍據嘉靖22年(1543)國子監助教梅鷟查校南監刊印之書籍包括制書類、經類、子類、史類、文集類、類書類、韻書類、雜書類、石刻類等九類數量多達290余種、明周弘祖〔古今書刻〕著錄有273種大約70余種為宋元舊刻外余皆為南監新刊的書籍較聞名的有:〔資治通監綱目〕、〔通監紀事本末〕、〔古史〕、〔五臣音注揚子法言〕、〔程氏遺書〕、〔近思錄〕、〔玉海〕、〔宋名臣奏議〕、〔廣韻〕、〔營造法式〕、〔金陵新志〕等等。 大體而言南監刻書較注重校勘刻書時大都刊載祭酒司業校刊及刻工名字、如萬歷年間祭酒馮夢禎、季道統刊刻正史皆記載校刊某卷的年代以示負責顧炎武〔日知錄〕曾指出馮夢禎手校〔三國志〕雖不免有些錯誤仍勝過其他板本。事實上南監校刊〔廿一史〕中以馮氏手校的〔史記〕、〔魏書〕、〔三國志〕最精因不攙雜舊板之故。倒是南監修補舊板的書有些是出于處罰監生之手草率應付脫葉訛誤的例子很多。 南監本板本復雜大致可分為下列5種:(1)宋刊明南監修補本; (2)元刊明南監修補本; (3)明初刊明南監修補本(4)明南監覆宋刊本; (5)明南監刊本。由于板本不同板式亦相異綜合幾項特點仍可歸納2點: (一)板式變化以正德年為分界正德以前多黑口本正德以后罕見黑口本與內府刊印經廠本大黑口特色不同萬歷晚期以后板框由四周雙邊、雙魚尾改為左右雙邊、單魚尾從板式的變化可看出受到當時擬古風氣的影響。 (二)字體隨著年代漸趨方型字體成為獨具一格的明匠體。明初南監修補宋元舊板字體多模仿宋元舊刻有顏體、歐體、趙體等嘉靖以后明朝刻字普遍模仿北宋字清錢大鏞〔明文在凡例〕稱這種字為宋字事實已非原來宋字面目而是明人逐漸演變而成故有人稱為明朝字萬歷以后再變為橫輕直重、棱角峻厲的方正字體對近代印刷字體有深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