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民惟邦本」一辭出自〔尚書.五子之歌〕;記載太康耽于享樂荒廢政務人民不堪其苦有窮國君羿乘太康狩獵之際出兵阻止太康返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就以太康為監并循先祖大禹之遺訓作成〔五子之歌〕。經文上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君王應親近百姓不可視百姓為卑下之人只有人民才是立國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 國家的構成要素有三:人民、土地與主權;而三者之中以人民為首要無人民則土地荒廢政府無法組成主權亦無從行使。國家為人民之集合體古圣先賢深明此理闡揚「國之本在民」的理念。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學〕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些民本思想的重點就在執政者首應尊重民意為民謀福。觀之歷代政治順民則昌逆民則亡。君王仁民愛物視民為國之瑰寶則天下大治;反之君王倒行逆施視民為草芥人民離心則國必亡。「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哲理是中國政治哲學的正統思想。
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人民是國家的根本。 【造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書經.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元史.卷一三零.阿魯渾薩理傳》:「民惟邦本傷本以斂怨亦非宰相福也。」也作「民為邦本」。
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元史˙卷一三零˙阿魯渾薩理傳:民惟邦本傷本以斂怨亦非宰相福也。亦作民為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