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邋遢之原意為不謹(jǐn)事之謂見〔廣韻〕。又有鄙猥糊涂之意見〔七修類稿〕。〔通俗編.狀貌〕云:「〔明史〕有張邋遢徐禎卿〔異林〕載其事作張剌達(dá)〔青溪暇筆〕作張刺闒今言作張儠傝蓋形容字例以音發(fā)不必深泥也」。俗謂之不潔凈、骯臟與此意近。邋遢本是指印本極不整飭字體、書頁漫漶模糊的版本如明時(shí)重印的南宋紹興年間刻印的〔七史〕書版漫漶不清即為邋遢本。
邋遢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井憲孟為四川漕命眉山刊行七史(宋、齊、梁、陳、魏、北齊、北周書)稱為「蜀大字本」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到了元朝大部分印版已模糊、極不整飭著錄家稱之為「邋遢本」。其版至清嘉慶年間被焚毀于南京。或讀為ㄌㄚ ㄊㄚˋ ㄅㄣˇ lā tà b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