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戊戌政變后易號更生晚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生于清咸豐八年卒于1927年廣東南海縣人所以又稱為康南?;蚰虾O壬?br /> 其家學淵源可說世以理學傳家父親、祖父、高曾祖等對于朱子之學相當有研究。他幼時即很聰明六歲入私塾隨祖父贊修受教習程、朱理學。十八歲時追隨粵中大儒朱次琦為師在六年期間對于經史義理辭章等都下功夫鉆研。朱次琦死后康有為在廣州認識川人廖平受其影響乃專攻公羊學。光緒八年(1882)康有為參加順天的鄉試沒有錄取在返回廣州途中經過上海買了很多江南制造局和西方教會所翻譯的書于光緒九年至十三年間在南海西樵山自學五年奠定他的科學知識與對于西方學問的基礎。 光緒十七年(1891)康有為在廣州長興里辦長興學舍親手訂〔長興學記〕作為學規分為學綱、學科、科外學科三方面。學綱是以「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四言為綱。在四綱之下又規定若干學門分屬于德育、智育、體育;認為學習應以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體育則不可忽視。光緒十九年長興學舍擴大為萬木草堂當時追隨他學習的人包括陳千秋、曹泰、梁啟超、韓文舉、梁朝杰、王覺任、麥孟華、麥仲華、徐勤、馬鏡如、張伯楨等都是一時的雋秀。直到光緒二十四年被清政府下令封禁輟講為止康有為在廣州辦學前后歷經八年之久培養一批維新變法的人才。他把教育事業當作改革政治活動救亡圖存振興中國的重要手段曾說:「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極于教育。」 光緒十九年康有為中廣東鄉試次年入都會試未獲錄取。當時他所著〔新學偽經考〕被認為有惑世誣民、非圣無法之嫌所以被禁閱甚至差點被焚毀。光緒二十一年與其弟子梁啟超一起赴京應試當時中日〔馬關條約〕已協議并即將簽訂康有為聞之大憤與梁啟超等人聯名上書清廷請拒簽和約遷都練兵變法圖強也就是當時所謂的「公車上書」但可惜無法上達。當年康有為試中進士又曾屢次上書請求變法前后七次但大臣不肯代為上奏所以都沒有機會表達他變法的理想。其后在京師創強學會、發刊〔強學報〕等鼓吹變法開創學會風氣之先。 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強租膠洲灣康有為再由廣州到北京極力陳述變法之緊急性;雖然工部不肯代為上書但其書奏已傳遍京都。次年即戊戌年翁同龢等人將其推薦給德宗德宗詢問其有關變法的事并閱讀康有為的上奏及著作??涤袨樵赋觯骸竾L考泰西之所以富強不在炮械軍器而在窮理勤學。」又說:「日本之驟強由興學之極盛。其道有學制有書器有譯書有游學有學會五者皆以智其民也缺一不可?!乖谙虻伦诘慕ㄗh中便說:「請遠法德國近采日本以定學制乞下明詔遍令省府縣鄉興學……其事至繁非專立學部妙選人才不能致效也?!箍梢娝前艳k教育、培養人才作為救亡圖存、振興中國的重要手段;并且也建議設立「學部」來統管一切的教育事務。德宗大為感動因此決定變法維新廢八股改革科舉考試制度立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等以奠定新教育的基礎。 「變科舉興學?!箍烧f是康有為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變科舉、廢八股的目的是認為傳統封建式的制度無法選拔可用的人才因而力陳八股之害主張「內講中語文學以研經義國聞掌故名物則為有用之才;外求各國科學以研工藝物理政教法律則為通方之學」。而興學校的目的是力求仿效西方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以改良中國的教育康有為要求改革舊的教育制度建立新式學校提議將書院和祠廟改為學校把廟產變為辦學經費并鼓勵鄉紳捐款辦學。但是康有為的維新運動受到守舊大臣的反對而失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戊戌政變」??涤袨橛捎⑴灡Wo逃出先到香港再亡命到日本、南洋、歐美各國前后亡命海外共十六年1913年(1913)才返國。1917年與張勳等人擁清遜帝復辟失敗后避居美國使館由美公使派員護送出京次年獲得赦免。1926年在上海設天游學院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卒于青島享年七十歲。 康有為在所著〔大同書〕中設計了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的教育制度;認為理想之世界自六歲至十二歲無論何人皆當一律受教育如是久之則人類之智德可以漸至平等世界始可漸趨大同。在「大同社會」里設有育嬰院、小學院、中學院和大學院分階段進行教育是一套系統完整、前后銜接一貫的學校教育制度人人都能普遍受教育并且是男女平等享受的教育權利。也重視少年兒童智、德、體等各方面不同的發展與不同階段年齡生理、心理特徵;還強調選擇教師與校舍環境設備之作用等。這些見解符合今日許多的教育、教學原理在中國教育思想的發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康有為對于教育的主張從長興學舍到萬木草堂反映了中西并重的特點正也是那個時代的需求。對于學校教育除以孔學、佛學、宋明理學為體外并以史學、西學為用。他把西學引入各級學校對于當時的教育革新有很大的影響。 康有為于光緒十八年著〔新學偽經考〕光緒二十年著〔孔子改制考〕其立論根據皆受廖平見解影響而本于公羊學說。其他著述甚多包括〔孟子微〕、〔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孟子大義〕、〔春秋公羊傳注〕、〔春秋董氏學〕、〔禮運注〕、〔論語注〕、〔中庸注〕、〔廣藝舟雙楫〕、〔戊戌奏稿〕、〔光緒圣德記〕、〔歐洲十一國游記〕、〔丁巳要件〕、〔南海先生詩集〕、〔共和平議〕、〔康南海自編年譜〕、〔康子內外篇〕等他的門人張伯楨并曾將其編為〔萬木草堂叢書〕流傳于世。
康有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858~1927)字長素改字更生晚年又字更甡清學者及政治家南海人。治經以今文為宗旁采當時流行的西洋學術思想自成一家言。光緒二十四年以工部主事贊德宗行新政失敗后亡命日本組織?;庶h;民國成立后謀復辟迄無成。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大同書》、《春秋董氏學》、《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孟子微》等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