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認知行為治療是介于傳統的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兩個學派之間做有目的的結合取行為治療的嚴格方法用以改變個體不良認知的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或諮商的方法。這種方法以麥欣保(D.H. Meichenbaum)的自我教導訓練(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法最為有名。麥欣保認為個體的行為改變主要受其內在的認知事件的影響他所謂的內在認知事件泛指個體對外在事件所產生的歸因、衡監、解釋、自我增強、信念、防衛機轉及其他許多相關的概念而言他將這一類個人有意識的內在事件稱之為「內在對話」(internal dialogue)或「內在語言」(inner speech)。個體的內在語言依其功能又可區分為正向及負向兩種:正向內在語言的自我教導使個體產生積極面對壓力事件的態度對自己的因應能力較具信心教導個體計劃及采取行動并對可預見的負向結果采取接納的態度;負向內在語言則會使個體對壓力事件采取夸大嚴重性的觀點對自已的因應能力或挫折忍受力采取過低的評價產生自我反對或自我擾亂的想法導致自我挫敗的結果。自我教導訓練的方法便是用來教導當事人中斷他們不適應的行為并產生和工作相關且適合該情境的因應策略及行為。這種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組合了認知示范、外顯或內隱的復誦、審慎選擇及排列訓練工作以及提供行為表現的回饋等。其具體的進行步驟包括:(1)訓練當事人學會辨識及覺察不良的思考(內在語言); (2)訓練者示范正確的自我教導內容包括對所要表現行為的正確評估、分階段逐步達成目標的步驟、教導自己表現適當的反應及對抗焦慮的負向內在語言以及對成功的表現進行自我增強的內言等; (3)由當事人大聲復誦正確的內言并同時配合表現出正確的目標行為治療者則給予必要的回饋和增強熟練后再讓當事人在內心反覆默念這些話直到可以用默念引導自己表現出正確的目標行為為止。在進行訓練時治療者必須協助當事人覺察及辨認自己的負向內在語言并共同設計出包括行動前的準備、行動中的指導及行動后的自我評量與自我增強三部分的正向內在語言。 認知行為治療雖然以改變個體的認知為標的但因其廣泛且完善地結合運用了相關的行為治療技術例如常結合運用的技術有心像法(imagery)、思考中斷法(thought stopping)、松弛訓練(relax training)、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心理示范法(psychological modeling)及指定家庭作業等是用來從事生氣控制、應付壓力情境、發展因應策略及克服學科焦慮提升行為表現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