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有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生而不有是只創生物不占有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二章、第十章、第五十一章。老子認為自然之道廣被無私化生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圣人(品德完美的人)能效法自然之道也能達到淡泊無私的境界創作萬物任其自然既不占有也不控制。自然無意識無欲望所以能毫無私心地生養萬物。圣人雖有意識卻能修道忘我消除私欲不為一己之利而生產創作達到極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其實「生而不有」正是老子用以對治人性自私占有之病的良方。根據老子學說宇宙萬物皆自然生成自然全然無意志無私心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中「仁」是知覺之意「芻狗」則是草扎成狗形的祭祀用品用后即棄置天地因為無知無覺對萬物無好惡聽任萬物自生自死猶如對待「芻狗」一般。至于人就其原始天性而言當如自然一般無知無識沒有好惡私心。但是因為人生而具備五官嗜欲受到后天物質環境與人為社會的誘惑產生自私心與占有慾。自私使人所作一切皆為自身利益占有使人盡量侵奪。自私占有之病給人類帶來無窮禍患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互相爭奪傷害皆因此而起。于是老子提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必能效法自然大公無私的精神只創生而不占有免除人性自私占有的慾念。 「生而不有」既是克治人性病徵的藥方也是重要的教育方針。無論對施教者或受教者而言正確的體悟這項原理皆有助于提升自身內在修養與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