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儒家以天地代表自然自然具有德能故天地有情也有心天地之心簡稱天心。宋儒張載主張?zhí)烊撕弦蝗藨锰煨臑樾牟拍苄捏w萬物。他的四句教中提到:「為天地立心」(〔張子全書·近思錄拾遺〕)就是強調(diào)人之心要與天地同其大。 張載認為:「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易說篇〕)故天地之心在于天地好生之德故天心也可稱為天德。又說:「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天道篇〕)若舍天德則天地無道萬物寂滅。在〔神化篇〕又提到:「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由此可知天地之心以天德為體以天道為用。天有創(chuàng)生之德仁被萬物。而為了維系生生不息的宇宙又必須有自然之規(guī)律與秩序。張子之學由天道及于人事人若要立天地之心基本上應由人道通達天道效法天之仁德「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西銘〕)故為天地立心即是立道德之心而仁為諸德之母仁為心之德惟仁能貫通人我故人類社會應建立「民胞物與」的共識能愛眾人愛萬物則天地萬物都在我心中人心便和天心相接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至于五天地之心之要領(lǐng)張載說:「天地以虛為德」「虛則生仁。」(〔語錄抄〕)他認為「虛者仁之原」虛期能去私慾容萬物存天理。「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太心篇〕)故人應先求心之「虛」以容仁德進而通達天德此即「為天地立心」之真諦。而所謂「虛其心」即是不要先存任何私欲不使私欲充塞于心中心才有容納萬物的空間人自然也就有了度量和遠大的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