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稱(ㄔㄣˋ)數」指相稱合宜的道理和數術;語見〔茍子·富國篇]「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蔻余謂之稱數。」荀子描寫明主本諸王道以禮義法度治天下時人人各因其才德得其祿位。長幼尊卑貴賤親疏皆各有其相稱的禮節稱其身分地位如天子朝服以朱色為質諸侯以玄色為質均戴高冕大夫則戴低冕士人則戴皮帽。居官位者必有相稱的品德俸祿的給發必有相稱的官位。士人以上的貴族必受禮樂的節制庶人百姓則受律法制裁。測量土地大小以立國計算地力以養民衡量人民的能力分派勞役要使人民能勝任勞役使勞役產生的利益足以福利人民使人民日常用度衣食收支相抵年年積蓄有余就是相稱合宜的道理。 根據荀子學說依照禮法使適當的人得到適當的職位使其才能有所用可說是治道的根本而這即是「稱數」的道理荀子也稱之為「禮法之大分」(分及本也)如〔王霸篇〕中說:「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謹守也。傳曰: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已!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辨即治也)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禮法之大分也。」也就是說圣王儒者根據才德能力任命官守使士農工商、百工技藝各得其所各守其分。內外一致言行如一如此天下均平大治天子只需恭己無為。這就是所有王者共循之道也是禮法的根本。 「稱數」與「禮法大分」中所言尚賢使能的道理是荀子禮治思想的衍生發揮。「禮」原是規范個人行為舉止的法則進而成為規范人群秩序和分工合作的準繩則「尚賢使能」或「論德使能」為治道禮法的根本是荀子一貫「德治」或「功績政治」(meritocracy)的主張。(參見「王道、「治辨之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