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應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在研究設計方法中實驗研究法的設計目的主要是探究獨立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系其作法是操縱獨立變項然后檢討其對依變項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會把受試對象區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再依不同組別施以不同的實驗處理然后藉由操縱獨立變項來觀察依變項所受到的影響以探究其因果關系。但經常因為受試者對研究設計所獲得的訊息會自然產生的一些補償性作用或一種心理安慰作用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霍桑效應」的源由是來自多年前美國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廠(the Hawthorne Plant of 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in Chicago)所進行的一系列類似心理效應實驗他們的研究涉及若干工作條件與工人生產效率的關系。研究發現隨著燈光的強度增加工人的產出量也增加但令研究者感到驚訝的是當產出量明顯達到某一高峰之后若降低照明的強度他們發現燈光的強度雖然按階段順序減弱但是工人的產出量仍繼續增加。工人對參與實驗的覺察和一種自然而起的心理作用顯然是引發動機促進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這種由于受試者獲知參與實驗或受到特別照顧而生起的一種心理作用以改進表現的效果謂之「霍桑效應」此種效應已被廣泛視為類似于寬心藥的效應。在教育研究中霍桑效應常常發生在一組教師采用舊教學法教學另一組教師采用新教學法訓練的實驗研究中教授新教學法的教師因為在執行時接受大量的協助并倍受關注而有特別的表現因此使學生的學習成效增加。此外一般在實施新教學法的過程中通常采用為期一年的實驗且對于少數學生實施新教學法這類實驗的結果均易受到霍桑效應的影響因為教師通常對于新教學法的實施較為熱忱學生獲知接受新教學法教學也易于表現較高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