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揭傒斯(1274~1344)字曼碩龍興富洲人;元代聞名學者教育家。幼年家貧讀書晝夜不懈父名來成宋鄉貢進士父子自為師友于是貫通百氏早有文名。仁宗延佑初年得程鉅夫、盧摯推薦特授翰林院國史院編修官以史筆為李孟贊嘆升應奉翰林文字、國子助教等。后任奎章閣授經郎教育勳戚大臣子孫文宗時加諮訪深得器重。又參與修[經世大典]所撰[憲典]被文宗譽稱為「唐律」。歷官藝文監丞、翰林待制、集賢學士、翰林直學士及開經筵再陞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所言多忠懇能裨益治道。 傒斯曾向宰相進言政治以「儲材為先」。又奉詔修遼、金、宋之史任總裁官認為修史當以「用人為本」而用人之道又以「心術為本」;并提出作史之法「雖小善必錄小惡必記」以示懲勸。順帝至正四年病卒。 傒斯為人孝友平生清儉揚人之善急于薦士。文章敘事嚴整出語簡當。詩作清婉麗密書法善楷、行、草書朝廷大典冊及元勳茂德當得銘辭者多由其經手。學術思想以融匯程、朱理學和陸九淵心學為特點一方面主張 「由蒙而圣灑掃應對窮理盡性」一方面又認為「萬物備我」斷言心體甚大;并提出「靜虛本原論」主張作為理想人格的君子、圣人都以靜虛為本才能參贊天地化育。總上可知揭傒斯對元朝中晚期學術、教育影響頗大。
揭傒斯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274~1344)字曼碩元富州(今江西省豐城縣)人。為文嚴整詩則婉麗。官至翰林侍講學士曾參與纂修經世大典及遼、金、宋三史。卒諡文安著有《文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