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斯泰洛齊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裴斯泰洛齊 |
繁體: | 裴斯泰洛齊 |
拼音: | pei si tai luo ji |
讀音: | péi sī tài luò qí |
英語: | Pestalozzi, Johann Heinrich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裴 斯 泰 洛 齊 |
造句: | 暫無此詞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裴 斯 泰 洛 齊 |
|
裴斯泰洛齊解釋
|
裴斯泰洛齊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裴斯泰洛齊(1746~1827)為瑞士教育改革家貧民子弟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及教育實驗家。裴斯泰洛齊生于蘇黎世(Zurich)父親為一外科醫生。裴斯泰洛齊五歲時父親過世整個家庭生活即由其母親一肩挑起。裴斯泰洛齊受母親及女傭的照顧及教養自小即對母親敬愛有加景仰備至。最初裴斯泰洛齊曾經學習神學打算做一名神職人員其后學習過法律當過農人然而這些職業都不能迎合他的志趣。最后以經辦學校致力于教育著作的撰寫作為他改善社會、拯救貧苦兒童、發揚新教育理論的事業。 裴斯泰洛齊是一位從教育實際活動經驗中發展個人教育理論的學者。雖然他受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小不過在他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中也發展出不少頗受當時學者所重視的教育見解。一七九九年他在史坦茲(Stanz)創設孤兒們的學校教導兒童生活知能;一八零零年至一八零四年在柏格得福(Burgdorf)設立學校探討教學原理;一八零五年至一八二五年在伊弗頓(Yverdon)建立學校實驗他個人發展出來的教育理論該校遂成為當時歐洲頗具吸引力的教育圣地。十九世紀后期聞名的幼稚教育家福祿貝爾(F.W.A. Froebel 1782~1852)、教育科學化的推動者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均曾親聆裴氏的教學。裴氏深信兒童初期的教育有賴家庭中母親的教誨因而對母親在兒童教育實施上所扮演的角色至為看重。裴氏認識到兒童各具特質其個別差異教育上必須予以注意。裴氏認為兒童編班時可以以兒童的能力作為編班的一種依據而不必完全以兒童的年齡為之。裴氏注意到教師的教學成效必須留意到與學生心理成長的過程相對應。學生應該學習如何思考如何由觀察而至于理解而后形成清晰明白的觀念。他相信教育有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現實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在學習理論上他強調由類似而至于新穎;任何學習都應伴隨著實際的操作;學習活動須與個人的情緒反應相結合;兒童的學習活動應該與他心智的發展歷程相配合。他強調兒童除了學習讀、寫、算之外尚要學習繪畫、唱歌、體操、做模型、收集物品、制作地圖、郊游等因而經驗成了學習的基礎。 裴斯泰洛齊聞名的教育論著計有:〔隱士的黃昏〕(The Evening Hour of a Hermit 1780)、〔賢伉儷〕(Leonard & Gertrude 1781~1787)、〔我對人類發展途徑的探究〕(My Inquiry into the Course of N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1797)、〔天鵝之歌〕(Swan Song 1826)、〔葛楚德如何教導其子女〕(How Gertrude Teaches Her Children 18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