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靈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泛靈論由拉丁語Anima、Animus而來其原意有「心」、「靈魂」、「呼吸」及「精神」等含義。早期民智未開認為宇宙萬物均有靈性。尤其是原始人相信有各種精靈或神力(Mana)或者游離于宇宙或者依附于人或物體。隨時出沒于世間可以為人類造?;蛑碌溡虼巳司粗胫烧f是原始宗教之起源。也有人譯為生命主義。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 Taylor 1832~1917)應用泛靈論說明史前時代的宗教與種族社會一體的情形。他的研究中說史前時代的人相信山川河流、樹木花草甚至石頭等都有靈魂與精神。宗教的儀式與目的便是用來祭祀這些精神體與祖先由祭祀祈福開始。泰勒認為泛靈論是世界教育的第一階段從這階段以后較高明的宗教和現(xiàn)代西方啟蒙的文明開始進步。他借取孔德(A. Comte 1798~1857)人類進步是由自然人(the savage)到野蠻人(the barba-rian)再到文明人(the civilized)三階段的理論暗示文明人有責任去教化落后民族并且要用現(xiàn)代科技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泰勒并想應用進化論于宗教上。 在哲學上凡是認為生意或靈魂為一切生命的主要原因者都可能含有泛靈論的意味。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即認為不僅人有靈魂能思想能感覺;動物可運動取食也有感覺;植物有光合作用吸取養(yǎng)分避開障礙而生長都是有生意的。又如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認為實體是活動的力。所謂物之存在即是活動。他所主張的單子(monad)即是無生無滅而且能自發(fā)開展其自己的。又如斯多噶派(Stoicism)之宇宙靈魂論認為立足于宇宙理性上循理而行即合乎宇宙自然之理隨自然而生即為有德之人亦即為人生最高的目的。這些主張都可說與泛靈論有關(guān)。 卡登諾(Girolamo Cardano 1501~1576)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有名醫(yī)生、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曾提倡萬物有生命論(Hylozoism)認為充滿宇宙空間有一原始物能賦與萬物生命能使宇宙運行能使經(jīng)驗界感覺到溫暖之光能使世界成為有生命的有機體(an animate organism)。他稱這個原始元素為世界靈魂(world-soul)。并進一步以自然律與自然統(tǒng)一和諧的觀念說明萬物有生命論與泛靈論強調(diào)萬物有活力一切生存現(xiàn)象均屬固有的本性并不是后天或外物所加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