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架理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對認知發展提出一種與皮亞杰(Jean 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論不同的理論。在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中最受重視的是他倡議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所謂「近側發展區」指介于兒童自己獨自表現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與經由別人給予協助后可能達到的能力水準此二種水準之間的一段差距。在這種情形下別人給予兒童的協助包括成人的協助或的互動等社會支持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促進發展的作用。根據維高斯基的這種觀點布魯納、羅斯和吳德(Bruner Ross & Wood)于一九七六年將兒童得自成人或同儕的這種社會支持隱喻為「鷹架支持」(scaffolding)強調在教室內的師生互動歷程中教師宜扮演社會支持者的角色猶如蓋房子時鷹架的作用一樣。換言之最初兒童需要在成人或同儕的支持下學習。但是當兒童的能力漸漸增加之后社會支持就逐漸減少而將學習的責任漸漸轉移到兒童自己身上如同房子蓋好后要把鷹架逐漸移開。因此維高斯基的社會建構論的主張有時可稱為鷹架理論。
鷹架理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