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正統論源自于希臘文與拉丁文orthodoxia原意謂成為正統所應具備的性質(quality)與特性(character)信仰或同意某宗教為真為正確。通常在思維上則用于對某種理念或學說有正確的思想。東方基督教會(The Eastern christian Churches)將此詞應用于判斷正確的信仰模式或真正的榮崇宗教儀式之標準上。認為信仰、遵守、篤行教會所定的教義與儀式永不敢逾越者為正統論。四世紀基督教希臘正教的教父首用此名詞認為持不同看法與信仰者為非正統論(Heterodoxy)。如希臘教會自認為正統論者其余均為非正統論者。羅馬教會自認為正統論者新教則為非正統論者。一般說來世界上信奉基督教的地區正統論者以約翰福音書的傳統(The Johannine Tradition)為代表。然而天主教則以彼得(Peter)與保羅(Paul)為代表。十三世紀實在論者采阿威森那(Avicenna 980~1037)的解釋。唯名論者采阿貝勒斯(Averroes 1126~1198)的解釋因而產生正統與非正統之爭。十四世紀與十五世紀因經院主義勢力逐漸衰微神秘主義盛行。神秘主義分為兩派一為正統神秘主義其論點以教義為基礎忠于正教會用拉丁文著述所以又稱拉丁派。另一派則主張思想自由態度與行為獨立不重視正教會與教義稱自由的神秘主義主要以德文著述因而又稱德意志派教會為了傳教吸收信徒正統與非正統之爭永無休止。 正統論也有譯為正教者如蘇俄在一八三三年其教育大臣烏瓦洛夫(Sergey Semyonovich Graf Uvarov 1786~1855)就職時同沙皇呈獻其教育政策提出「正教、君主和民族」為莫斯科大學和中學教育的指導方針。特別強調要蘇俄強盛必須嚴格執行正教思想鞏固君主專制制度強化俄羅斯人的民族性積極發揚俄語文化的優點阻止西歐思潮的入侵可謂以教育嚴格推進政治正統論的典型實例。 我國自古以來無論在政治體制之傳承上或在學說思想之發揚上亦非常強調正統與非正統之分辨。如蘇賦之〔正統論〕云:「正統之為言猶曰有天下云爾。」如今正統之涵意則泛稱嫡系之相承者曰正統因而廣用于政治、政黨、學校、音樂、藝術等之派別的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