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lái)源:辭書
1:《漢書.禮樂(lè)志》、《冊(cè)府元龜.掌禮部》。 2:舞名。宗廟禮儀舞蹈。據(jù)說(shuō)《五行舞》原為周朝(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256)之樂(lè)舞于秦始皇(公元前221~公元前210)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改名《五行舞》。編舞者不詳。舞者身著藍(lán)、紅、黃、白及黑五種顏色織成的衣服疑為顯示五行。《五行舞》在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用之于下列皇帝宗廟祭祀禮儀中;一、漢高祖(公元前206~公元前195);二、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7)及漢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