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有若字子有魯人孔子弟子。其年歲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史記.列傳〕以為有若比孔子少十三歲;〔家語〕謂少三十三歲;〔論語〕邢疏引〔史記〕作少四十三歲。如從〔列傳〕則哀公八年有若已五十二歲;從〔家語〕則為三十二歲。崔述〔洙泗考信錄〕云:「吳之代魯也魯大夫微虎欲宵攻(吳)王舍有若踴于幕庭當是少壯時事而〔列傳〕謂其少孔子十三歲則哀公八年有子已五十有二力已衰矣又不應(yīng)在孔子在時無所表現(xiàn)至孔子歿后而與群弟子問答甚多也。」故崔氏認為〔列傳〕所載有若少十三歲有誤。今據(jù)〔禮記〕有若所與問答者大抵子游曾子之徒其年輩想亦與二人為近。又孟子曾謂「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有若排名在后似亦其年輩當晚于宰我、子貢之證如此則邢疏引〔史記〕作少孔子四十三歲由此推之哀公八年有子年二十二其說似較近事實。 有子為學首重務(wù)本故〔論語.學而篇〕載有子之言有「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之語。 〔論語.學而篇〕又載有子對于禮的見解主張禮之體在敬而其用則以和為貴可見其對禮有很深的研究。孟子又說有若智足以知圣人又從〔論語.顏淵篇〕、〔學而篇〕有關(guān)有子言行的記載足見有若在處世待人以及知人方面均有過人的見識。 關(guān)于有若在孔門的地位顧炎武在其〔日知錄〕中有很中肯的論述:「孟子言: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疆曾子曾子不可。」慈谿黃氏曰:「有若雖不足以比孔子而孔門之所推尚一時無及有若可知。」顧炎武指出:〔論語〕首篇即錄有子之言三則且與曾子并稱曰子門人實欲以二子接孔子之傳;又傳記言孔子之卒哀公誄之有若之喪悼公吊焉可見有若當時甚受魯人之尊重。顧炎武又說:「孟子不講有若狀似孔子而說有若似圣人〔史記〕則說有若狀似孔子則應(yīng)該是〔史記〕錯誤的地方。」 這里所說有若似圣人應(yīng)是指有若的言行氣象似圣人曾子不同意「以所事孔子事有若」并不代表曾子看不起有若而是孔子的德望之高不能以他人來代替他的意思。 〔禮記.檀弓〕記載:有若之喪悼公親臨吊祭。有若沒有出仕以一介布衣而國君親臨吊祭應(yīng)該是一種殊榮;其賢德能博得魯人(包括國君)對他的崇敬更可見有若在孔門中的地位。有子在清初繼子張升祀十哲之位配享大成殿可見后來的帝王對有若亦十分尊崇。
有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孔子弟子。記性佳好古道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后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也稱為「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