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閣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聊城楊氏海源閣為清末北方聞名的大藏書樓與江南常熟霍氏鐵琴銅劍樓、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南北鼎峙并稱清末四大藏書樓。海源閣不僅藏書富甲一方聲名赫震當代并打破歷來藏書以吳越為中心的格局在我國藏書史上為南北轉移的一大變遷實深具南北文化溝通之重要意義。海源閣從創立到閣毀書散歷經四代人的努力:楊以增的創立其子紹和的擴充其孫保彝的珍守以及到嗣曾孫承訓的流散歷時達百余年。何以名海源閣?其名閣之旨在于:「譬猶為學歸海溯源」所謂「萬流終歸于海溯流而得其源」是也。海源閣在楊以增時已擁有南方黃丕烈、汪士鐘等人的藏書;至紹和時又有北方宗室珍藏了幾百年的樂善堂藏書于是天下孤本秘笈精校名鈔盡集于聊城使其藏書規模蔚為大觀稱雄海內。 海源閣位于聊城城內觀街路北在楊氏豪宅第四進院內。其樓上樓下各為三楹樓上庋存善本書籍百宋一廛、樂善堂之故物大都在此;辟有宋存書室收有宋、元版書名抄精校本亦藏在其中共計宋元佳本有469種;又百〔四經四史齋〕藏有宋本的〔毛詩〕、〔三禮〕、〔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此宋槧的〔四經四史〕可謂海源閣的鎮山寶庫。樓下除供楊氏祖先牌位外另藏有充宋、充元明板、清初板、殿板、手抄本等。其中藏書總量共計3236部208300余卷。楊氏另于海源閣后院辟室5間收藏帖片、字畫、古玩等可見閣內非僅是收藏書籍而已。 楊氏對于所藏之書并非只充篋笥而是能加以校勘整理且聘請專家協助其監定考訂。其門戶相當深嚴家中仆役一向不準登樓且夏天曝書必鎖院門由妻妾相互輪守。盡管其門戶嚴謹仍有予人借觀之舉且有借書供友朋校錄刊行甚且贈書予人之事。 海源閣藏書散失于楊承訓的時代。然這并非完全景楊氏個人的原因而是整個時代環境所造成的。海源閣在歷次兵燹下一劫再劫終至人去、樓空、書佚!其遭毀劫共計3次。分別是咸豐11年(1861)的捻亂、1929年(1829)、19年的匪劫、第1次毀劫后幸賴楊氏盡力補修又大力收購秘笈精帙是以閣內藏書尚未遜色太甚!第2次毀劫王匪金發將閣內宋元秘笈擇尤掠去。從此楊氏百余年歷代相守之事業散落遺佚矣!第3次毀劫盡毀于王匪冠軍及其同黨使得海源閣內已無片紙只字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