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字源學可說是文字歷史主要在研究字的起源、歷史及其意義以及演化同時研究字形和意義以至讀音、語法和文法。 我國的字源學稱文字學根據文字的字形字義依發展的出現有所謂之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推究這些文字的出現是在用符號記事以后創造出代表語言的文字最初可能只是物名即是代表物的文字;如象形字的山、川、日、月等。然后出現了不指物的而指示實際的如上、下之類。再后又出現了表示抽象意義的字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之類。其后語言所表達的事項日益繁雜只得把形狀與聲音拼合成為一個字如江、河之類。待到所要的字更多便把已有的字轉變成另一字或借來做另一字之用。時間長久又陸續出現新字已超出六書之外了。 希臘早期的字源學在探討字的真實和主要意義相信文字和事物間必然的關聯含有事物與觀念內在的性質。現代科學文法的字源學企圖發現字的形式和價值比較失去的原音追溯來自異域的文字。但字源學卻不能用來決定流行語文的形式和應用早期字的意義可能已與目前不同;從字源學的研究可以知道文字的演變及價值。歐洲各語文字多源于希臘文或拉丁文一種字源學的探討有助于了解文字的源流。 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 Peters)在說明「教育」(education)這一概念時為了凸顯「教育」與「訓練」(training)之不同特別點出education在邏輯上與知識及個人對教育活動意義之察覺有關。但在指出這一點時皮德思也強調由于此字在演變的過程中曾有訓練的意義故在今天英語世界中有時也被當做有訓練的意思如「斯巴達教育」(Spartan Education)。 由于語言的產生背景及其被賦予的意義與人類社會文化有邏輯的關系故透過語源學的研究研究者所能了解的不單是語詞的源起及其意義的變化更是對語詞所在的社會及文化脈絡的進一步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