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致書院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上海格致書院之興設倡議于同治十三年(1874)而于光緒二年(1876)在上海英租界開辦。主要創辦人包括徐壽(雪村)、唐廷樞(景星)、英人傅蘭雅(John Fryor)及英國駐上海領事等人;另聘在倫敦英人司蒂芬森(M. Stephenson)、亞歷山大(J. Alexander)等八人為董事聘王韜為山長。此書院創辦乃由中西宮紳私人發起并向中外廣募經費、器物而成。 書院設立的宗旨「原意欲中國士商深悉西國之事彼此更敦和好」。其所謂西國之事包括極廣大抵有工藝、制造諸理法及其成品實物等。書院規模包括格致房(講堂)、書房(藏書樓)及博物房(館)三部分;其中以博物館最具特色為中國之首創。此館之設始于書院在英董事之議以便收藏英國方面所購置、贈送或借用的物件;至于設館目的在:「但講習格致之學非徒言傳必須目見尤必身親嘗試口講指畫而后能析其疑義盡其妙用」。館中所藏器物共分十大類包括生物、手工藝、建筑、交通、工業制造、礦冶、土木工程、機械、兵工、輿圖。 藏書樓方面全部藏書共分經、史、子、集、叢書、東西學書目等六部分。樓下備有各種報刊樓上則為藏書所在書籍不能借出欲登樓閱覽者須先將姓名、地址及名目登冊憑單由樓上管理人員檢交欲觀之書不可私自拿取。藏書樓開放時間「每日午后二句鐘(二時)起至五句鐘(五時)晚刻七句鐘(七時)起至九句半鐘(九時半)止禮拜日停閱」。 光緒五年(1879)書院才開始招生以究心實學。學生分為兩類一學西文一學格致實學;須繳學費另須預付保證金三年學成原款項領回若中途求去則銀罰充公藉此以堅定向學之志。從〔格致匯編〕所載可知格致房的活動包括講演與教學兩類講授者以西人為主有些是書院董事部分則外聘教習。講演開放眾人觀聽不取分文。教學則分班授課分科講習每一科滿課則嚴為考試合格者發給憑證。不過這些章程規定一直到光緒十六年方才確定但囿于師資不佳的因素使得教學活動始終未能有效實行。 格致書院開辦之后由于地方風氣未開以及師資、經費不足等緣故振興實學成效不彰因此乃又創考課之法爰請地方官員按季命題課以格致等學應考者漸增。后又請南北洋大臣每歲行春秋特課應考者遂多至百余人其優等者給予獎勵以此期能廣開風氣。光緒二十一年(1895)書院英董事傅蘭雅又創會講之法于每禮拜六晚由其親自教習余時各生自行在家研究;課程內容包括礦務、電學、測繪、工程、汽機、制造六學。另各學又設有專課如礦務學有開煤、開金屬礦、礦務機器三門專課。各學首課均以算學起始;學者可習一學全課或一門專課精熟者發給憑證。傳蘭雅此意在倡引鼓勵自修實學書院僅講解疑難演試實物以助學者明通熟練而已。此會講開辦后從學者有三、四十人。 書院之主要靈魂人物徐壽早于光緒十年(1884)逝世王韜亦于二十三年(1897)逝世而傅蘭雅則先一年已赴美應聘由是書院遂迅即衰頹下來光緒二十六年以后已形同虛設宣統二年(1910)決計停辦。據〔上海縣續志.卷九〕載格致書院后經改組「以基地、屋舍、器物歸西董處分籌改公學;以基金一萬六十余圓歸華董處分由徐華封收存為續辦格致教育之用」。公學部分定名格致公學1917年(1917)開辦。 首開專習新(西)學的上海格致書院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意義除了其規制設施及講學之法特殊外最主要的乃在西方科技知識的引介和推廣;而其[格致匯編]的發行收效亦大。尤其此書院對于西學的態度完全打破「中體西用」的格局不復以身心性命、三綱五常為格致的根源故實可視為中國現代科學教育之先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