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閣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汲古閣為明末江蘇常熟毛晉藏書閣名。毛晉喜收藏圖書積至84000冊因筑汲古閣、目耕樓以藏。閣中所藏之書分存架上每架3層按地支排列共12架毛晉日坐其間「手繙諸部讎其譌誤」。據毛晉同里后人許淳云毛氏本有三閣汲古閣在載德堂西以延文士;其雙蓮閣在問漁莊以延緇流;一失名俗呼為關王閣在曹溪口以延道流著。今俱廢。清江熙〔掃軌閑談〕云:「毛潛在先生晉家隱湖創汲古閣刻經史諸書。中為閣閣后有樓八間藏書板者。樓下及廂廊俱刻書所。閣四圍有綠君、二如等亭招延天下名士校書于中風流文雅江左首推焉。」毛氏刻書規模宏大其時印書之匠達20人之多。汲古閣刻行的書籍書口下多鐫「汲古閣」3字也有鐫「綠君亭」者。從萬歷之季迄順治之初歷時40余年成書600余種。僅天啟4年(1624)至崇禎6年(1633)9年中刻書即在200種以上。自刻、代刻皆極精工。其中最聞名的有〔十三經注疏〕、〔十七史〕、〔津逮秘書〕、〔六十種曲〕以及唐宋元人別集等。毛氏刻書講求質量除自己精心校讎外還招延海內名士校書又多用宋刻本作底本因此不少宋本因其翻刻而得以流傳。汲古閣所刻書籍運銷全國各地清人有「滇南官長萬里遣幣以購毛氏書」、「毛氏之書走天下」之記載。又汲古閣影宋、影元抄本紙墨精湛、字體工整、一筆不茍稱之為古今絕作。毛晉卒后汲古閣所藏宋元善本多歸泰川季振宜后又轉歸崑山徐乾學傳是樓。其刊書之書版如〔十三經注疏〕、〔十七史〕歸席氏掃葉山房、〔六十家詞〕則歸常熟邵氏其他也都散歸各處。其子扆字斧季亦精校勘著有〔汲古閣秘本書目〕、清顧湘為撰〔汲古閣校正書目〕、鄭德懋撰〔汲古閣書目補遺〕、〔汲古閣刻板存亡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