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2:舞蹈類型。古典芭蕾(Classical Ballet)又稱俄國芭蕾。自十七世紀(jì)起彼得大帝將西歐的宮廷文化全盤輸入俄國芭蕾舞劇逐漸成為俄國宮廷藝術(shù)之一歷經(jīng)安娜女皇(Anna Ivanova在位1730-1740)與凱德林娜二世(Ekaterina Ⅱ Alekseevna在位1762- 1796)的大力推進(jìn)十九世紀(jì)中期芭蕾舞劇的首都已經(jīng)由巴黎東遷至圣彼得堡此為古典芭蕾的全盛時期。大部分古典芭蕾的經(jīng)典之作都產(chǎn)生于此期間其中最富盛名又最具影響力的編舞家是法國舞蹈家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 1811-1910)。馬里斯.斐提帕生于法國馬賽是一位名芭蕾舞教師、舞者兼編舞家出身舞蹈世家其父尚.裴堤帕(Jean Antoine Petipa)、其兄長、女兒與兩位妻子皆為舞蹈家自幼隨父習(xí)舞1838年在布魯塞爾的 P. Gardel?s Dansomanie劇院作首度登臺獻(xiàn)藝此后經(jīng)常隨其家族巡回歐美各大城市演出曾赴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與俄國學(xué)習(xí)民間舞蹈日后成為其建立性格舞蹈(Character Dance)的基礎(chǔ)。1847年應(yīng)邀至圣彼得堡為波修瓦劇院(Bolshoi)任首席舞者常與奧國芭蕾伶娜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 1810-1884)搭擋演出其擅長舞碼有《吉賽兒》(Giselle)、《巴吉妲》(Paquita)、《海盜》(Le Corsaire)、《園丁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ee)……1862年受聘為莫斯科與圣彼得堡首席芭蕾舞教師同年發(fā)表其首度成功之舞作《法老王之女》(La Fille du Pharaon)。終其一生致力于芭蕾舞劇的創(chuàng)作包括與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合作的三大舞劇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胡桃鉗》(Nutcracker)、《天鵝湖》(Swan Lake);其他尚有經(jīng)典之作例如《唐吉訶德》(Don Quixote)、《季節(jié)之神》(Seasons)、《灰姑娘》(Cinderella)、《雷蒙達(dá)》(Raymomda)、《卡瑪格》(La Camargo)、《魔鏡》(The Magic Mirror)……等。共創(chuàng)近五十出芭蕾舞劇。裴堤帕將法國浪漫芭蕾的典雅細(xì)膩結(jié)合俄羅斯舞蹈的豪邁精神施以戲劇性的編舞手法將古典芭蕾發(fā)展至近乎完美的境界。他所確立的舞劇形式著重于:一、以童話或神話故事為主題;二、大多數(shù)為三至四幕之舞劇;三、涵具有固定形式的大雙人舞;四、常以女舞者作為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而忽略男性舞者之重要性。這些特點日后確成為佛金(Michel Mikhailovich Fokine 1880-1942)所謂的:「傳統(tǒng)編舞法的殼臼與陳腐」然而到二十世紀(jì)末事實證明裴堤帕之古典芭蕾仍深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全世界各大、小芭蕾舞團(tuán)不可缺少的舞碼。
古典芭蕾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起源于十七世紀(jì)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yōu)雅題材多變。聞名的舞碼有《天鵝湖》及《胡桃鉗》等。
古典芭蕾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起源于十七世紀(jì)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yōu)雅題材多變。最聞名的舞碼為《天鵝湖》及《胡桃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