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宗教一語依漢字的語源分析「宗」字系由「宀」和「示」組成「宀」為建筑物「示」為「ㄒ」(機)上放置獻神的犧牲淌血之狀因此「宗」字本為祭祀祖先的靈廟引伸有崇高、主旨之義。佛教傳入中國「宗」字則被當作「悉檀」(siddhanta)譯語。「悉檀」是siddha(成就)和anta(極致)的合成語意謂著依佛教所達到的究極的境地它是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的但為了化導眾生遂以言說方便設教因而有「教」的成立;〔大智度論〕的四種悉檀、〔楞伽經〕的「宗通」、「說通」可為例證。換言之在佛教的場合「宗」是指一種直覺的特殊經驗「教」則是用文字來表達「宗」和「教」各有其不同的范疇把宗教合稱而當作一個術語使用的情形是極為罕見的。 今人所用的宗教一詞當系來自西方的religion。依其拉丁文的原語可有二義一是re-legere由西塞祿(Cicero)開始使用即「再拾、再讀、反復」含有謹慎、恭敬的意味。二是re-ligare由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創成即「再結、再縛」意指由自然的束縛再加以超自然的束縛到與神的連結關系后者是西方一般采用的通說若依此義宗教一詞即等于基督教的同義語。此一「宗教=religion」的譯語究竟始與何時其詳雖不可考日本在一八六九年與德國簽訂的友好條約之中即將「Religionsubüne」譯為「宗教」無論如何今日的宗教一語已脫離佛教或基督教等特定的指稱而被當作一種廣泛的類概念。 宗教的定義依宗教學者的觀點不同大體可分三類。第一類是以神的觀念為中心認為宗教就是神與人的關系;但素樸的自然崇拜或是佛教等則并不一定重視神的觀念。第二類是以信仰者的個人體驗為中心又可細分為三:(1)從主知的觀點認為闡明宇宙人生真理的教義是宗教的核心信者就是依照教義去體證一切慕勒(F.M. Müller)所云「認知無限事物之心的能力」即屬此說; (2)從主情的觀點認為宗教是一種信仰的境界一般來說是屬于超自然的境界至少是潛存的超自然境界不僅止于理智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神圣、清凈、畏敬、感謝等深刻的宗教感情史萊爾瑪赫(F.D.E. Schleiermacher)所云「絕對憑依的感情」即其著例; (3)從主意的觀點認為宗教不僅是一時的情緒或感情主要是源自生命內在的欲意使得人們不但求福求壽也力求自我生命的提升擴充。印順法師亦云:「宗教的本質是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自己的最深的意欲」。第三類是以宗教為一組織認為宗教不只是個人心理或人格的活動它其實是透過教義、儀禮等形成一種社會的價值觀而對其成員進行知、情、意的全盤性的教育涂爾干(E. Durkheim)即主張宗教為「信念和行事的連帶體系」。 綜合上述諸說宗教的定義雖因人而異基本上不外乎是欲求實現一種最高的、究極的理念。關于這個究極的目標東方的佛教是以「覺性」(buddhi)為主而西方則有各種有關「圣」的概念闡釋岸本英夫云:「宗教是闡明人類生活的究極意義并且對于人類的問題予以究極的解決……而宗教在其種種活動之中每多伴隨著神觀念或神圣性質」可說一語道出宗教對于終極理念的追尋是永無止境的。
宗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宗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利用人類對于宇宙、人生的神秘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并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造句】由于宗教信仰的支持使她從沮喪中重新站起來。
宗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利用人類對于宇宙、人生的神秘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并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