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社會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教育知識社會學是教育社會學一九七零年代以后新近的發展過去的教育社會學偏重在制度和人的分析教育知識社會學則著重對于知識起源和課程內容的探討和批判。此一領域的學者們運用現象學和沖突理論的觀點從社會階級、意識型態等方面批判學校課程受政治、經濟勢力的控制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教育知識社會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是知識社會學而知識社會學源于現象社會學?,F象社會學的觀點認為人是其所處世界的創造者人具有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因此知識是社會形成的課程是社會所組織的知識。然而社會階級結構中的權力關系成為一種宰制的力量影響知識的選擇和分配。個人接受知識的過程(課程與教學)和結果受到社會階級的操縱與控制。因此教育知識社會學的探討其目的就是在透過批判而使個人免于宰制使學校的課程和教學趨于合理。 研究教育知識社會學的學者認為學校課程就是教育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分類、傳遞和評監常受某種意識型態的影響。學校當中有一些被認為「理當如此」的課程都應該加以檢討。例如英國的文法中學一向注重拉丁文課程現在則檢討此一課程是否有必要。我國教科書中有許多政治性教材或有關性別、種族歧視的課文過去它們一向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這些課程的價值和正當性則受到批評和質疑。 除了意識型態之外社會結構對于學校課程也產生影響。學校課程中的知識是如何加以選擇的?要傳授給什么對象?以及如何傳授?這些問題都和社會結構有關并且都反映出社會權力分配的現實狀況。例如學校課程有重要性的差別如主科與副科、升學與就業課程、藍領與白領職業課程。這是因為知識隨社會階級而形成階層化課程類型受社會階級的影響。學校課程有價值和重要性的等級差別學生所接受的課程則決定了他未來社會地位的高低。因此學校課程的安排和組織反映了社會的階層化其過程和結果都是不公平的。 對于學校課程與教學的不公平現象教育知識社會學者運用沖突理論的觀點加以批判。他們認為:學校課程(包括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量)以及教學對象(誰應接受何種類型課程)的安排掌握在當今社會上居于權勢地位者(宰制階層)。他們根據自訂的標準安排并運用學校課程來灌輸某種價值與信念使學生被動接受事實壓抑其主動批判的能力。結果形成不公平的社會再制和文化再制現象。 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研究貢獻主要在于課程方面它使教育學者與教育工作者在修訂學校課程時具有更深入的眼光注意到社會因素對課程發展的影響。例如在決定課程與教材時除了專家學者的意見是否考慮到教師、甚至學生本身的觀點以及課程的組織分類如何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前途等問題。
教育知識社會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