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教學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欣賞教學法」是情意領域的重要教學法之一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對于自然、人生、藝術等方面認知并了解其評價的標準;進而發揮想像力使其身歷其境激發其深摯的感情以建立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理想或陶融自己的心性。 欣賞教學法的目的有三: 1.發展審美的知識與能力:對于美的喜好與欣賞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審美的知識與能力則有賴教師透過教學來教導與培養。學生具備審美的知能之后他們可以在生活中發現、欣賞美的事物提高生活的品味。 2.陶冶學生的心性:欣賞偉大的音樂、藝術作品可使人產生移情作用凈化心靈;欣賞大自然的美可使人濾清心中的雜念回歸純真。陶融在美好的事物中以陶冶心性。 3.培養優良的德性:除了藝術與自然之外教師還可以教導學生對于人生的欣賞例如發明家的一生事跡或古今名人的嘉言懿行。透過這些欣賞可建立學生未來的人生理想讓他們了解人生的意義進而培養優良的德性。 為達到上述三項目的教師可以安排下列的教學過程: 1.引起學生欣賞的興趣:欣賞是種情感的反應因此實施欣賞教學之前應先引起學生欣賞的心向。介紹作品產生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或作品中與學生經驗有關的故事都可以引起學生產生欣賞的心向。 2.講解說明并指導方法:欣賞必須以了解為基礎因此教師須先講解說明欣賞作品或人物的背景與意境而后就欣賞的內容、特色、與技巧等方面作指導以培養其欣賞的知能及進一步評價的標準。 3.指導學生身體力行:在欣賞教學法實施之后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將欣賞帶到生活中并實踐其理想因此教師仍應有后續之活動安排讓學生有機會身體力行。 在實施欣賞教學法時教師必須注意下列原則: 1.欣賞的教材必須符合學生的程度: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與經驗都是教師應事先考慮的項目。 2.提供學生必要的知識:對作品或人物的了解是欣賞的基礎了解愈深入欣賞所需的情感反應才可能產生。 3.避免作分析:欣賞是種感性的活動分析則是理性的歷程將美感的事物作理性的分析往往會破壞了欣賞的情緒使學生無法產生情感的反應。 4.與其他教學活動配合:欣賞教學法通常配合語文、社會、美術、音樂等科目的教學活動進行由此才能發揮知、情、意兼備的教育功能。
欣賞教學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