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類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教育人類學是由教育學與人類學整合而成的一門學科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興起于西德。當初建立這門學問是認為人類學較重視人的本質的探討教育學較重視人的行為的改變的探討。兩者結合以后著重在如何使人的本質發生改變進而也促成人的行為發生改變。西德的教育人類學家饒特(Heinrich Roth)認為教育人類學的定義為:「教育人類學是探討由人的本質到人的心靈與精神的改變的一門學問。」該定義分為兩方面:一為重視人的本質;一為重視心靈與精神的改變。前者探討人的本質的改變與形成;后者探討人的社會化過程。 教育人類學家認為:教育人類學所強調的是用「教育的觀點」來研究人的改變。因此教育人類學理論前提是重視人的「改變能力」為人的本質的改變取向。這種改變是基于文化的觀點包括教育、陶冶、人的成熟與性格的成熟等。同時人是不斷地發展的這種發展也是一種改變。人從兒童至成人一生的過程是受教育影響的。因此教育人類學也就是人受教育使人的本質改變情形的研究及探討在教育作用之下使人的發展漸趨成熟的過程。 簡單地說:教育人類學也是如何去教育人的一種理論把人看成可教育的對象及需要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根據人的本質的判斷進而了解人然后提出各種論題對于教育架構作新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