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口腔在守護人類健康上堪稱「第一關」它是消化道的開始部分里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的導管開口。牙齒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器官咀嚼是它主要的功能;舌的功能是攪拌和吞咽食物、辨別食物味道以及輔助發音;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有消化作用并能含濕食物以便吞咽。 口腔中最常見的疾病有齲齒、牙周病和咬合不正等茲將其成因分別敘述如下: 1.齲齒:齲齒是最常見的牙病俗稱蛀牙。口腔中的細菌會在牙面上堆聚形成黏黏的糊狀物稱為牙菌斑。齲齒就是牙菌斑中的細菌使口腔中殘留的醣類食物發酵產生了酸性物質酸性物質長時間和牙齒接觸就會造成齲蝕。初期的齲齒應盡早請牙醫師填補以防止其擴張;如果繼續擴大就會侵蝕到牙髓腔以致神經暴露而感到疼痛最后可能局部形成膿包甚至引起全身性的細菌感染。假若牙齒破壞得太厲害就得拔除了。2.牙周病: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組織所患的疾病不僅是成年人牙齒缺損的主要原因也是青少年口腔健康的一大問題。牙周病是因為牙菌斑中的細菌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以及牙菌斑鈣化后所形成的牙結石破壞牙齒周圍組織而產生。牙周病開始時通常是牙齦發炎刷牙時易出血;嚴重時牙周組織破壞進而牙齒松動脫落。3.咬合不正:咬合不正是指牙齒排列不整齊或上下牙齒的接觸、咬合位置異常。咬合不正通常是因為遺傳、小時吸吭手指或奶嘴等不良習慣、乳牙因齲蝕提早脫落或拔除、恒牙因齲蝕或外傷過早拔除或失去而未鑲補等原因所引起。咬合不正的牙齒除較易造成齲齒外還會影響心理發展所以應及早預防若發現咬合不正則應請牙醫師矯正。由于口腔衛生與我們的健康關系十分密切為促進口腔衛生要注意以下保健方法: 1.飲食要均衡:牙齒形成所需要的營養素有蛋白質、鈣、磷、氟和維生素A、C、D等只要不偏食從一般食物中的乳類、肉類、谷類、蔬菜和水果等即可獲得。而餅乾、糖果、飲料等含糖食物因容易引起齲齒應該少吃。2.保持口腔的清潔:飲食過后立刻以牙線、牙刷徹底清除牙菌斑是預防齲齒和牙周病最好的方法。3.定期檢查口腔:齲齒的形成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由于初期患者多不自覺容易延誤早期治療的機會。所以每半年定期請牙醫師檢查口腔一次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另外自己不易清除牙結石所以最好每半年由牙醫師做一次潔牙術將其徹底刮除。4.氟化物的應用:氟化物可以增強牙齒琺瑯質對酸性物質的抵抗力有預防齲齒的作用所以許多國家在飲水中加入氟化物。牙醫師在牙齒表面涂氟化物溶液牙膏制造商在牙膏內加入氟化物這些預防齲齒的方法都很安全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