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活字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泥活字為膠泥制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單字。據宋沈括〔夢溪筆談〕卷18「技藝」載泥活字為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平民畢昇所發明。其方法是先用膠泥刻成單個的字用火燒硬再用一塊敷有松脂、蠟和紙灰的鐵板上加鐵框而后根據文稿內容將所需字依次排列在鐵框里。印書前將鐵板在火上加熱待蠟等稍融化另取一塊平板壓在活字上使字面平整。再使鐵板冷卻字便固定在板上即可施墨印書。刷印后只要將板再行加熱就可將活字取下以備再用。畢昇的方法較之現代活字印刷術雖然很原始但它具備了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這3個活字印刷術的主要步驟是一種完全的發明比德國人谷登堡發明拉丁文活字印刷術要早400年。這種泥活字印書方法在宋、元兩代已被掌握應用。〔周益語文忠公集〕卷198載南宋紹熙4年(1193)周必大官長沙時曾用沈括法用膠泥銅版移換摹印自著〔玉堂雜記〕贈送友人。又元代姚遂〔牧庵集〕卷15載楊古在1241-1251年間用沈氏活版法印成朱熹〔小學〕、〔近思錄〕及呂祖謙〔東萊經史論說〕等書。清代康熙58年(1719)山東泰安人徐志定用泥活字加釉燒成瓷版印了〔周易說略〕、〔蒿庵閑話〕二者。道光10年(1830)蘇州李瑤居杭州時雇工10余人仿宋代膠泥版印法印成〔校補金石例〕4種、〔南疆繹史勘本〕。道光24年(1844)安徽涇縣塾師翟金生自造泥字100000余分大、中、小、次小、最小5號字均為宋體印成自著詩集名〔泥版試印初編〕。后又印成〔仙屏書屋詩初集〕、〔修業堂集〕、〔水東翟氏宗譜〕等。翟家所用泥活字今尚存極小部分為北京歷史博物館所藏。近年來在天津發現的〔精訂綱鑒二十一史通俗演義〕(清雍正乾隆間正氣堂活字泥版印本)有兩篇關于活字泥版印書工藝文獻對于泥活字字母制泥版印書方法及所用各種工具均有詳細記載。其所用泥活字乃用具相當粘度之秫米粉及屬于纖維物質的棉織品再與經水中澄洗去沙之細泥粉和在一起所制成這種泥活字具有韌性不易斷裂而且堅于梨棗比畢昇、翟金生等人單純用泥刻字更有科學性。
泥活字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用黏土刻成的印刷活字。其制作方式是先以膠泥做成活字然后用火燒硬即成。為北宋時畢昇所發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