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龔自珍詩詞作品集:
己亥雜詩·其五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病梅館記 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選四) 漫感 詠史 夜坐二首 遠志 浪淘沙·寫夢 西郊落花歌 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 夢中作四絕句(之二) 如夢令 減字木蘭花 又懺心一首 秋心三首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矣 點絳唇·十月二日馬上作 賦憂患 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 已亥雜詩 114 已亥雜詩 93 已亥雜詩 58 已亥雜詩 38 吳山人文徵、沈書記钖東餞之虎丘 已亥雜詩 160 別黃蓉石比部玉階 已亥雜詩 39 已亥雜詩 180 已亥雜詩 168 已亥雜詩 126 已亥雜詩 80 已亥雜詩 47 已亥雜詩 35 已亥雜詩 18 夜坐其二 已亥雜詩 300 已亥雜詩 269 已亥雜詩 267 已亥雜詩 200 已亥雜詩 192 已亥雜詩 161 已亥雜詩 129 已亥雜詩 46 已亥雜詩 29 已亥雜詩 127 已亥雜詩 120 已亥雜詩 118 已亥雜詩 115 已亥雜詩 110 已亥雜詩 99 已亥雜詩 98 已亥雜詩 90 已亥雜詩 50 已亥雜詩 40 已亥雜詩 37 已亥雜詩 36 已亥雜詩 32 已亥雜詩 31 已亥雜詩 27 已亥雜詩 25 已亥雜詩 184 已亥雜詩 88 已亥雜詩 65 已亥雜詩 64 已亥雜詩 54 已亥雜詩 33 已亥雜詩 26 已亥雜詩 291 已亥雜詩 174 已亥雜詩 119 已亥雜詩 113 已亥雜詩 97 已亥雜詩 95 已亥雜詩 86 已亥雜詩 62 已亥雜詩 55 已亥雜詩 42 已亥雜詩 41 已亥雜詩 34 已亥雜詩 28 已亥雜詩 24 已亥雜詩 310 已亥雜詩 279 已亥雜詩 264 已亥雜詩 240 已亥雜詩 179 已亥雜詩 131 已亥雜詩 123 已亥雜詩 116 已亥雜詩 111 已亥雜詩 100 已亥雜詩 60 已亥雜詩 57 已亥雜詩 52 已亥雜詩 45 已亥雜詩 284 已亥雜詩 273 已亥雜詩 259 已亥雜詩 183 已亥雜詩 176 已亥雜詩 157 已亥雜詩 124 已亥雜詩 94 已亥雜詩 92 已亥雜詩 84 已亥雜詩 75 已亥雜詩 73 已亥雜詩 59 已亥雜詩 51 已亥雜詩 44 已亥雜詩 43 已亥雜詩 17 已亥雜詩 283 已亥雜詩 277 已亥雜詩 271 已亥雜詩 257 已亥雜詩 175 已亥雜詩 133 已亥雜詩 122 已亥雜詩 96 已亥雜詩 53 已亥雜詩 49 已亥雜詩 23 辛巳除夕與彭同年同宿道觀中,彭出平生詩, 已亥雜詩 298 已亥雜詩 282 已亥雜詩 275 已亥雜詩 254 已亥雜詩 252 已亥雜詩 250 已亥雜詩 247 已亥雜詩 219 已亥雜詩 194 已亥雜詩 187 已亥雜詩 170 已亥雜詩 141 已亥雜詩 117 已亥雜詩 112 已亥雜詩 103 已亥雜詩 78 已亥雜詩 76 已亥雜詩 74 已亥雜詩 66 已亥雜詩 19 已亥雜詩 290 已亥雜詩 287 已亥雜詩 285 已亥雜詩 278 已亥雜詩 276 已亥雜詩 274 已亥雜詩 272 已亥雜詩 263 已亥雜詩 244 已亥雜詩 181 已亥雜詩 166 已亥雜詩 162 已亥雜詩 147 已亥雜詩 79 已亥雜詩 70 已亥雜詩 63 已亥雜詩 61 已亥雜詩 48 已亥雜詩 266 已亥雜詩 265 已亥雜詩 253 已亥雜詩 243 已亥雜詩 234 已亥雜詩 230 已亥雜詩 202 已亥雜詩 193 已亥雜詩 190 已亥雜詩 173 已亥雜詩 164 已亥雜詩 163 已亥雜詩 153 已亥雜詩 151 已亥雜詩 140 已亥雜詩 135 已亥雜詩 121 已亥雜詩 81 已亥雜詩 303 已亥雜詩 280 已亥雜詩 270 已亥雜詩 260 已亥雜詩 258 已亥雜詩 242 已亥雜詩 210 已亥雜詩 178 已亥雜詩 171 已亥雜詩 136 已亥雜詩 82 已亥雜詩 304 已亥雜詩 294 已亥雜詩 286 已亥雜詩 248 已亥雜詩 232 已亥雜詩 169 已亥雜詩 132 已亥雜詩 91 已亥雜詩 69 已亥雜詩 67 已亥雜詩 306 已亥雜詩 296 已亥雜詩 226 已亥雜詩 217 已亥雜詩 185 已亥雜詩 152 已亥雜詩 87 已亥雜詩 85 已亥雜詩 68 已亥雜詩 314 已亥雜詩 309 已亥雜詩 288 已亥雜詩 268 已亥雜詩 261 已亥雜詩 223 已亥雜詩 204 已亥雜詩 148 已亥雜詩 144 已亥雜詩 89 已亥雜詩 71 已亥雜詩 299 已亥雜詩 281 已亥雜詩 262 已亥雜詩 256 已亥雜詩 255 已亥雜詩 251 已亥雜詩 249 已亥雜詩 220 已亥雜詩 209 已亥雜詩 172 已亥雜詩 155 已亥雜詩 150 已亥雜詩 145 已亥雜詩 143 已亥雜詩 134 已亥雜詩 109 已亥雜詩 83 已亥雜詩 77 已亥雜詩 72 已亥雜詩 215 已亥雜詩 213 已亥雜詩 205 已亥雜詩 191 已亥雜詩 307 已亥雜詩 297 已亥雜詩 231 已亥雜詩 227 已亥雜詩 138 已亥雜詩 56 鵲踏枝 已亥雜詩 312 已亥雜詩 305 已亥雜詩 228 已亥雜詩 224 已亥雜詩 218 已亥雜詩 203 已亥雜詩 186 已亥雜詩 158 已亥雜詩 245 已亥雜詩 235 已亥雜詩 182 已亥雜詩 165 已亥雜詩 156 已亥雜詩 241 已亥雜詩 237 已亥雜詩 222 已亥雜詩 214 已亥雜詩 177 已亥雜詩 154 已亥雜詩 149 已亥雜詩 308 已亥雜詩 302 已亥雜詩 225 已亥雜詩 211 已亥雜詩 207 已亥雜詩 197 已亥雜詩 167 已亥雜詩 159 已亥雜詩 301 已亥雜詩 295 已亥雜詩 292 已亥雜詩 139 已亥雜詩 236 已亥雜詩 188 已亥雜詩 142 已亥雜詩 313 已亥雜詩 246 已亥雜詩 239 已亥雜詩 221 已亥雜詩 201 已亥雜詩 311 已亥雜詩 229 已亥雜詩 199 已亥雜詩 195 已亥雜詩 137 已亥雜詩 108 已亥雜詩 196 已亥雜詩 101 已亥雜詩 238 已亥雜詩 216 已亥雜詩 212 已亥雜詩 206 已亥雜詩 105 已亥雜詩 293 已亥雜詩 233 已亥雜詩 189 已亥雜詩 104 已亥雜詩 208 已亥雜詩 106 已亥雜詩 198 已亥雜詩 102 已亥雜詩 289 已亥雜詩 107 湘月 丑奴兒 雜詩 雜詩 雜詩 雜詩 雜詩 已亥雜詩 315 詠史 已亥雜詩 13 已亥雜詩 14 已亥雜詩 30 已亥雜詩 15 已亥雜詩 20 已亥雜詩 16 已亥雜詩 8 已亥雜詩 7 已亥雜詩 11 已亥雜詩 12 已亥雜詩 6 已亥雜詩 4 已亥雜詩 10 已亥雜詩 已亥雜詩 已亥雜詩 已亥雜詩 已亥雜詩 已亥雜詩 3 已亥雜詩 2 已亥雜詩 1 已亥雜詩 9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龔自珍
龔自珍簡介

全 名 龔自珍

龔自珍龔自珍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nèi)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tǒng)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龔自珍龔自珍的介紹


  龔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號定庵(ān),后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學(xué)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nèi)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zhì)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xué)(古漢語指文字學(xué))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xué)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

  1813年4月再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又名落孫山,7月妻子因誤診卒于徽州府署。9月天理教農(nóng)民起義。次年著四篇《明良論》,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quán)專制進行抨擊。他指出,腐敗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視臣下如犬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恥,只知朝夕長跪,只知追求車馬、服飾,以言詞取媚君上。在這種制度下,“官愈久則氣愈偷,望愈崇則諂愈固,地愈近則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針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閱后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四論皆古方也,而中今病,豈必別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說“猶見此才而死,吾不憾矣!”。后回徽州后參與父親主持的《徽州府志》[1]重修工作。1815年,續(xù)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28歲的龔自珍會試不售,在京師與魏源一起師事今文學(xué)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龔自珍會試再度落第,以舉人挑選為內(nèi)閣中書。從道光元年起,又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后十幾年。其間,他閱讀了內(nèi)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以后又參加《大清一統(tǒng)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道光九年(1829年),38歲的龔自珍經(jīng)過第六次會試,終于考中進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噶爾叛亂后的善后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臚舉時事,灑灑千余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②主持殿試的大學(xué)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說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yōu)等”,將龔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nèi)閣中書。在歷任京官的20年中,龔自珍雖困阨閑曹,仍屢屢上書,指斥時弊,但都未被采納,甚至被同僚視為“痼疾”。這一時期,他也撰寫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論,如《乙丙之際箸議》、《大誓答問》、《古史鉤沉論》等,譏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由于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quán)貴的排擠和打擊。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離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春,龔自珍執(zhí)教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三月,父親龔麗正去世,龔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夏末,他曾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準備辭去教職,赴上海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zhàn)斗。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陽,年僅50歲。


龔自珍龔自珍的生平


  生平:龔自珍一生可分三個階段:

  20歲以前,在家學(xué)習(xí)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他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xué)習(xí)研究經(jīng)史、小學(xué)。12歲從段玉裁學(xué)《說文》。他搜輯科名掌故;以經(jīng)說字、以字說經(jīng);考古今官制;為目錄學(xué)、金石學(xué)等。同時,在文學(xué)上,也顯示了創(chuàng)作的才華。13歲,作《知覺辨》,“是文集之托始”;15歲,詩集編年;19歲,倚聲填詞;到21歲,編詞集《懷人館詞》3卷、《紅禪詞》2卷。這可以說是對龔自珍20歲以前學(xué)習(xí)的概括總結(jié)。

  20歲至28歲,應(yīng)鄉(xiāng)試至入仕時期。嘉慶十五年(1810),龔自珍19歲,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由監(jiān)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應(yīng)浙江鄉(xiāng)試,始中舉,主考官為著名漢學(xué)家高郵王引之。次年應(yīng)會試落選,嘉慶二十五年(1820)開始入仕,為內(nèi)閣中書。

  29歲至去世。嘉慶二十四年會試落選后,他又參加五次會試。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會試,始中進士,時年38歲。在此期間,他仍為內(nèi)閣中書。道光十五年(1835),遷宗人府主事。改為禮部主事祠祭司行走。兩年后,又補主客司主事。這類官職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歲,辭官南歸(道光十九年,1839)。50歲,暴卒于丹陽云陽書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時為鴉片戰(zhàn)爭第二年。這時期,他對政治現(xiàn)實認識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議,寫出許多著名評論,如《西域置行省議》、《東南罷番舶議》、《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歷史、哲學(xué)論文如《古史鉤沉論》等。

  龔自珍從青年時起,就深刻地意識到封建國家的嚴重危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道光三年,他深刻認識到外國資本主義侵略造成嚴重的民族危機,指出“近惟英夷,實乃巨詐,拒之則叩關(guān),狎之則蠹國”(《阮尚書年譜第一序》)。他對時代的危機,不止是敏銳地感覺它,而且也積極地建議挽救它;他肯定未來時代的必然變化,并寄以熱情的幻想和希望。龔自珍處在過渡時代的開始階段。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徹底的。后來他看到均田制是辦不到的,又作《農(nóng)宗篇》。主張按宗法分田:大宗百畝,小宗、群宗二十五畝,其余閑民為佃農(nóng)。其目的是“以中下齊民,不以上齊民”,建立以中小地主為基礎(chǔ)的封建統(tǒng)治。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階級的根本立場,因此,他在《農(nóng)宗答問第一》及《農(nóng)宗答問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龔自珍到30歲前后,在學(xué)術(shù)思想上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實際是要使歷史和現(xiàn)實政治社會問題即“當(dāng)今之務(wù)”聯(lián)系起來,應(yīng)用《春秋》公羊?qū)W派變化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在“尊史”的口號下,對腐朽的現(xiàn)實政治社會作全面的批判。這就是他在《尊隱》里所尊“橫天地之隱”的具體化。

  與此同時,他繼續(xù)不斷地關(guān)心現(xiàn)實政治社會的重大問題,不斷地提出批判和建議,始終沒有與庸俗官僚同流合污。道光九年(1829)殿試《對策》中,他肯定經(jīng)史的作用,更指出經(jīng)史之用必以現(xiàn)實問題為依據(jù),“不通乎當(dāng)世之務(wù),不知經(jīng)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緩、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對現(xiàn)實問題,特別關(guān)切西北邊疆和東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國蒼生”,“益誡西邊將帥”。龔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導(dǎo)方面說,雖然他的批判不徹底,改良的目標(biāo)不明確,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態(tài)度始終是積極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現(xiàn)實統(tǒng)治為“衰世”,為“日之將夕”,確信未來時代的巨大變化,并寄以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也是始終一貫的。他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開始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前夕,一個主張改革腐朽現(xiàn)狀和抵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啟蒙思想家。


龔自珍龔自珍的思想體系


  龔自珍一生可分三個階段:

  龔自珍的第一個階段

  20歲以前,在家學(xué)習(xí)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他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xué)習(xí)研究經(jīng)史、大學(xué)。12歲從其姥爺段玉裁學(xué)《說文》。他搜輯科名掌故;以經(jīng)說字、以字說經(jīng);考古今官制;為目錄學(xué)、金石學(xué)等。同時,在文學(xué)上,也顯示了創(chuàng)作的才華。13歲,作《知覺辨》,“是文集之托始”;15歲,詩集編年;嘉慶十五年(1810年),19歲,倚聲填詞,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由監(jiān)生中式副榜第28名。這可以說是對龔自珍20歲以前學(xué)習(xí)的概括總結(jié)。

  龔自珍的第二個階段

  20歲至28歲,應(yīng)鄉(xiāng)試至入仕時期。龔自珍21歲,編詞集《懷人館詞》3卷、《紅禪詞》2卷顯示了他絕異的才能。段玉裁作序說他“所業(yè)詩文甚夥,間有治經(jīng)史之作,風(fēng)發(fā)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為長短句”,“造意造言,幾如韓李之于文章”,認為“自珍以弱冠能之,則其才之絕異,與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懷人館詞序》)。二十三年(1818年)又應(yīng)浙江鄉(xiāng)試,始中舉,主考官為著名漢學(xué)家高郵王引之。次年(1819年)應(yīng)會試落選,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開始入仕,任內(nèi)閣中書。這時期他逐漸接觸社會政治現(xiàn)實,并從科試失意中體驗到政治腐敗,產(chǎn)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從劉逢祿學(xué)習(xí)《公羊傳》,作品多傷時、罵坐之語。他寫出了《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尊隱》、《平均篇》等政論文。嘉慶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佇泣亭文》及詩集一冊請教“吳中尊宿”王芑孫。王認為他“詩中傷時之語、罵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譜外紀》)。同年,他開始戒詩。今存這時期詩,有《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等。

  龔自珍的第三個階段

  29歲至去世。嘉慶二十四年會試落選后,他又參加五次會試。道光九年(1829年),第六次會試,始中進士,時年38歲,繼續(xù)擔(dān)任低微的官職。在此期間,他仍為內(nèi)閣中書。50歲,暴卒于丹陽云陽書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時為鴉片戰(zhàn)爭第二年。這時期,他對政治現(xiàn)實認識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議,寫出許多著名評論,許多著名詩篇和散文名篇也寫于這一時期。改革建議,著名評論如《西域置行省議》、《東南罷番舶議》、《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歷史、哲學(xué)論文如《古史鉤沉論》等。也有不少文學(xué)散文名篇,如《捕蜮》、《書金伶》、《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病梅館記》等。他的許多著名詩篇,如《能令公少年行》、《詠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雜詩》等,也都是這時期作品。龔自珍墨跡政治學(xué)術(shù)思想 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是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面臨沒落崩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新階段,國內(nèi)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

  龔自珍從青年時起,就深刻地意識到封建國家的嚴重危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秋氣不驚堂內(nèi)燕,夕陽還戀路旁鴉。”(《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梁啟超說:“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龔自珍、魏源)輩若不勝其憂危,恒相與指天畫地,規(guī)天下大計。”(《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早在嘉慶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戶”,“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議》)。

  龔自珍到30歲前后,在學(xué)術(shù)思想上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從對正統(tǒng)派考據(jù)學(xué)嚴歷地批判到堅決拋棄考據(jù)學(xué),接受今文經(jīng)學(xué)《春秋》公羊?qū)W派的影響,從劉逢祿學(xué)習(xí),“從君燒盡蟲魚學(xué),甘作東京賣餅家”(《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據(jù)學(xué)的有用的部分;同時也批判今文經(jīng)學(xué)雜以讖緯五行的“惡習(xí)”,而主張“經(jīng)世致用”,倡導(dǎo)學(xué)術(shù)要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wù)。從此他更自覺地使學(xué)術(shù)研究密切地與現(xiàn)實政治社會問題聯(lián)系,研究的課題更為廣泛。他“為天地東西南北之學(xué)”,研究地理學(xué),而特別致力于當(dāng)代的典章制度和邊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圖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對現(xiàn)實政治社會問題也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寫《西域置行省議》和《東南罷番 主張抵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鞏固西北邊疆。隨著生活經(jīng)驗和歷史知識的增長,以及政治、學(xué)術(shù)思想的逐漸成熟,他深入探討了天地萬物以及社會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問題,并把經(jīng)史、百家、小學(xué)、輿地以及當(dāng)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相當(dāng)完整的歷史觀。他說:“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無有語言焉;史之外無有文字焉;史之外無人倫品目焉。史存則周存,史亡而周亡。”(《古史鉤沉論二》)這里有前輩章學(xué)誠“六經(jīng)皆史”觀點的影響,但比章說更擴大、通達、完整,更有科學(xué)性和戰(zhàn)斗性。他把古代的一切歷史文化的功罪完全歸結(jié)到史官,并以當(dāng)代的史官即歷史家自任。他認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從全面著眼,作客觀的、公正的現(xiàn)實政治社會的批判。這實際是要使歷史和現(xiàn)實政治社會問題即“當(dāng)今之務(wù)”聯(lián)系起來,龔自珍在中年以后,隨著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煩惱和痛苦,“坐耗蒼茫想,全憑瑣屑謀”(《撰羽林山館金石墨本記成,弁端二十字》)。有時想以“搜羅文獻”自慰,“狂臚文獻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緣”(《猛憶》);甚至想“發(fā)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間的解脫。但他愛祖國,關(guān)心現(xiàn)實,無法排除“外緣”,終于成不了佛教徒。一生中因為政治改革而不得不退隱.


龔自珍龔自珍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龔自珍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開創(chuàng)了近代文學(xué)的新篇章。龔自珍認為文學(xué)必須有用。他說,“曰圣之時,以有用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語在斯,求文學(xué)之美,豈不在斯”(《同年生吳侍御杰疏請?zhí)脐懶珡撵腩凇罚V赋鋈鍖W(xué)、政事和詩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認為詩和史的功用一樣,都在對社會歷史進行批評,文章、詩歌都和史有源流的關(guān)系。他認為《六經(jīng)》是周史的宗子;《詩經(jīng)》是史官采集和編訂起來的,而且“詩人之指,有瞽獻曲之義,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際箸議第十七》)。因此,選詩和作史的目的,都是“樂取其人而臚之,而高下之”,進行社會歷史批評。所以他把自己的詩看成“清議”或“評論”,“貴人相訊勞相護,莫作人間清議看”(《雜詩,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漢制,詩成侍史佐評論”(《夜直》)。從這一詩論觀點出發(fā),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動機是由于“外境”即現(xiàn)實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風(fēng)吹水,萬態(tài)皆有,皆成文章”(《與江居士箋》),不得不然。而創(chuàng)作方法則和撰史一樣,應(yīng)利用一切歷史資料(《送徐鐵孫序》)。龔自珍的詩和他的詩論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絕少單純地描寫自然景物,而總是著眼于現(xiàn)實政治、社會形勢,發(fā)抒感慨,縱橫議論。他的詩飽含著社會歷史內(nèi)容,是一個歷史家、政治家的詩。他從15歲開始詩編年,到47歲,詩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聽高歌,少作精嚴故不磨”;“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己亥雜詩》)。這些“精嚴”而“字字真”的少作,雖然都已失傳,但當(dāng)時卻是針對政治腐敗和官僚庸俗的“傷時”、“罵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視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幾次戒詩。

  嘉慶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開始戒詩,次年夏因考軍機章京未被錄取,賦《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光七年(1827)十月,他編了兩卷《破戒草》后,又發(fā)誓戒詩,“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正是憤慨于他的詩不能為腐朽庸俗社會所容忍。所以后來他又破戒作詩。龔自珍詩今存的600多首,絕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內(nèi)容仍是“傷時”、“罵坐”。道光五年的一首《詠史》七律是這類詩的代表作。詩中詠南朝史事,感慨當(dāng)時江南名士懾服于清王朝的險惡統(tǒng)治,庸俗茍安,埋頭著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詩末更用田橫抗?jié)h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誘騙文士的用心:“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作七律《釋言四首之一》,憤怒反譏庸俗官僚對自己的誹謗,“木有文章曾是病,蟲多言語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對自己的嫌棄,“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勞上相損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雜詩》中,詩人不僅指出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對中國的侵略和危害,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墮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難,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內(nèi)疚,如“只籌一纜十夫多”、“不論鹽鐵不籌河”等,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龔自珍更多的抒情詩,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憂郁感、孤獨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觀中,寄托著詩人清醒的志士孤憤,抒發(fā)著對天下死氣沉沉的深憂。在詩人的許多作品中表現(xiàn)了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詩相當(dāng)集中地表現(xiàn)了詩人思想中的矛盾。詩中有逃向虛空的消極因素,更多的積極意義在于詩人對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極端厭惡和否定,因而在《己亥雜詩》“少年尊隱有高文”、“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二詩中,他確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時代變化必然到來,希望“風(fēng)雷”的爆發(fā),以掃蕩一切的迅疾氣勢,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


龔自珍龔自珍的散文特色


  龔文的表現(xiàn)方法一般很簡單,而簡括中又有鋪敘夸張,有的直率,有的奇詭。他的散文語言活潑多樣。有的散行中有駢偶,有的瑰麗,有的古奧,甚至偏僻、生硬、晦澀。龔文區(qū)別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兩漢古文的一個獨特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風(fēng)氣。龔自珍的詞也很著名。譚獻認為龔詞“綿麗沈揚,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復(fù)堂日記》二)。實際上,他的詞沒有擺脫傳統(tǒng)詞的影響,偏重于詞的言情本性。

  作為古文大家,龔自珍更為有名。其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經(jīng)術(shù)作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xiàn)實,或借題發(fā)揮,或通過論文、論事、記物、記名勝形勢對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諷刺,思想內(nèi)容豐富而深刻。而表現(xiàn)方法也十分多樣,或直率,或奇詭,散行中有駢偶,簡括中有鋪陳,語言瑰麗古奧。

  梁啟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xué)家者,大率人人皆經(jīng)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全集》,若受電然。”(《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

  當(dāng)然,今天看來,龔自珍提出的改革,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許多是不徹底的,有的甚至是陳腐的。當(dāng)他找不到出路時,作品中就表現(xiàn)出孤獨哀傷,甚至消極出世。


龔自珍龔自珍的詞作特色


     龔詞大部分還是消閑之作,抒寫纏綿之情,成就遠遜于詩。晚年他發(fā)現(xiàn)自己詞的缺點:“不能古雅不幽靈,氣體難躋作者庭。悔殺流傳遺下女,自障紈扇過旗亭。”(《己亥雜詩》)譚獻則認為龔詞“綿麗沈揚,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復(fù)堂日記》二)。他也寫了一些抒發(fā)感慨懷抱的詞,如〔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抒發(fā)孤獨而自豪的感情;〔鳳凰臺上憶吹簫〕《丙申三日》寫與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感慨;〔浪淘沙〕《書愿》寫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寫與袁琴南兒時同上家學(xué)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寫思想上劍態(tài)和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為,又思退隱,留戀山水。


龔自珍龔自珍的藏書故事


  他不僅僅是晚清思想家,還是一名知名的藏書家、目錄學(xué)家。道光元年(1821)官內(nèi)閣中書,出任國史館校對官。道光九年(1829)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于江蘇云陽書院猝然去世。承家學(xué)淵源,精通文字、訓(xùn)詁,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jīng)史百家。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藏書極精,抄本和宋、元本達20余種,曾托鈕樹玉、何元錫等人助其搜討,又四處借抄。曾為諸多知名藏書家撰寫藏書記、藏書詩、藏書序跋。其《慈云樓藏書志·序》,對古典目錄學(xué)的闡述,深刻獨到:目錄之學(xué),始于劉向,嗣是而降,約分三支:一曰朝廷官簿,一曰私家著錄,一曰史家著錄,三者體例不同,實相資為用,不能偏廢。尤喜收藏碑文、石刻、印章,文博藏品之富,陳元祿稱之為“不可勝記”。藏室名為“寶燕閣”、“寰中一玉之齋”,其藏帖“二千種之冠”,邀林則徐、魏源、何紹基等好友同賞。又有“晉墨齋”。研究藏品之作如《說印》、《商周彝器文錄序》、《秦漢石刻文錄序》、《瓦錄序》等專論文章數(shù)篇。惜藏書后來毀于火。他生平詩文甚富,后人輯為《龔自珍全集》。長子龔橙(1817~1870)字孝琪、孝拱,號昌瓠,喜藏書,并撰有《仁和龔氏舊藏書目》1冊,手抄本,著錄圖書700余種。


龔自珍龔自珍的詩作特色


  

政論、抒情和藝術(shù)統(tǒng)一

  他的許多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但不涉事實,議論亦不具體,而只是把現(xiàn)實的普遍現(xiàn)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fā)感慨,表示態(tài)度和愿望。他以政論作詩,但并不抽象議論,也不散文化。

  

豐富奇異的想象

  在他的詩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飛”、“爪怒”、“靈氣怒”等等,習(xí)見的景物變得虎虎有生氣,動人耳目,喚起不尋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寫落花,使引起傷感的衰敗的景物,變?yōu)闊o比壯麗的景象,更高出尋常的想象之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則從衰敗中看出新生。“天命雖秋肅,其人春氣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觸,得十五首》),從沒落的時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形式多樣,風(fēng)格多樣

  詩人自覺地運用古典詩歌多種傳統(tǒng)形式,“自周迄近代之體,皆用之;自雜三四言,至雜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實際他寫得多的還是五七言“古體詩”,七言的“近體詩”,而以七言絕句為大宗。一般趨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縛,自由運用,沖口而出。這也以七言絕句表現(xiàn)得最突出。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雜詩》[2]315首,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七言絕句的形式,內(nèi)容無所不包,詩人的旅途見聞,以及生平經(jīng)歷和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歷歷如繪,因而成為一種自敘詩的形式。它們可以作為一首詩讀。由于作者這種充分地、富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然地使七言絕句成為一種最輕巧、最簡單、最集中的描寫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形式。復(fù)雜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多種多樣的語言形式,是龔詩風(fēng)格多樣化的基礎(chǔ)。“從來才大人,面貌不專一”(《題王子梅盜詩圖》),詩人是以風(fēng)格多樣化自勉和自許的。他的古體詩,五言凝煉,七言奔放;近體詩,七言律詩含蓄穩(wěn)當(dāng),絕句則通脫自然。

  

語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

  有瑰麗,也有樸實;有古奧,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麗,沉著老練,有杜韓的影響,有些篇章由于用典過繁或過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帶來艱深晦澀的缺點。龔自珍先進的思想是他許多優(yōu)秀詩篇的靈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shù)的獨創(chuàng)性,使龔詩別開生面,開創(chuàng)了詩的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不同于唐宋詩,實開近代詩的新風(fēng)貌。龔詩在當(dāng)時欣賞的人不多,它的影響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與思想政治內(nèi)容結(jié)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學(xué)問、議論為詩。龔自珍文在當(dāng)時比詩有名,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議,目為禁忌,不敢逼視。除幾組學(xué)術(shù)論文外,它們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論文。有些“以經(jīng)術(shù)作政論”,“往往引公羊義譏切時政,詆排專制”(梁啟超《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qū)W派的觀點與現(xiàn)實的政治聯(lián)系,引古喻今,以古為用。如《乙丙之際箸議七》、《乙丙之際箸議九》和《尊隱》等,都是公羊“三世說”的運用。有些則是直接對清王朝腐朽統(tǒng)治的揭露和批判,如《明良論》;以及各種積極建議的篇章,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議》、《對策》、《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另一類是諷刺性的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館記》等。還有許多記敘文,記人、記事、記名勝、記地方,如《杭大宗逸事狀》、《書金伶》、《王仲瞿墓志銘》、《書居庸關(guān)》、《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等,內(nèi)容不同,都富有現(xiàn)實意義。

   清朝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青阳县| 务川| 黄陵县| 大丰市| 萨迦县| 土默特左旗| 剑河县| 新津县| 泗洪县| 庄浪县| 华亭县| 桃园市| 嘉义县| 三亚市| 孙吴县| 墨竹工卡县| 福州市| 皮山县| 信宜市| 黔南| 苏尼特左旗| 普兰店市| 什邡市| 怀安县| 叙永县| 板桥市| 新民市| 雷州市| 佛冈县| 泌阳县| 神木县| 阿拉尔市| 汾西县| 宁安市| 呼和浩特市| 夏津县| 沂水县| 秭归县| 北安市|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