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亥雜詩 / 作者:龔自珍 |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后,萬千哀樂集今朝。
|
|
已亥雜詩解釋: 《已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青年時期的龔自珍在擊劍和吹簫之間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對世事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擊劍更吹簫,
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后,
萬千哀樂集今朝。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少年時期的擊劍和吹簫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歲月的熱愛和追求,并在其中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擊劍和吹簫的比喻,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理想與現實、青春與成熟的思考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少年時期的擊劍和吹簫為主題,通過劍和簫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年輕時的豪情和激情。"擊劍"象征著青年時期的斗志和決心,而"吹簫"則表現了詩人對藝術和音樂的熱愛和追求。在詩中,詩人將擊劍的劍氣與吹簫的音樂相對比,形容劍氣消散于簫音之中,意味著他的心靈在音樂的魅力下得到了安撫和凈化。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誰分蒼涼歸棹后"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于人生歸宿的追問和思索。"蒼涼"意味著世俗的悲涼和無常,而"歸棹后"則指的是返航歸宿之時。詩人在問誰能真正分辨出人生的悲歡離合,找到自己的歸宿。
最后兩句"萬千哀樂集今朝"表達了詩人對世間萬千哀樂的感慨。"萬千"代表了世間的繁雜和紛擾,而"哀樂"則象征著人生的悲歡離合。"集今朝"意味著這些哀樂在當下聚集在一起,暗示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慨。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擊劍和吹簫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年輕時充滿激情和追求的生活的回憶和思考。詩人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追求真理的苦難,表達了對于現實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