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衰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文化衰退」又稱「文化退化」或「文化墮落」;其原義為「文化退步」為「文化進步」的反面。 美國人類學家溫尼克(C. Winick)解釋「退化」一詞時認為退化是從一種較為先進和分化的情況中退至一種不先進及不分化的情況。 德新歷史學家米爾(Eduard Meyer)對文化衰退的看法是一種文化的衰退、老化、破壞等是由于平淡、被擴散并且進入了文明即所謂的「機械主義」(mechanism)與「主知主義」(intellectualism)的過分提升。歷史學家對于這方面的看法如羅馬帝國的衰亡足由于當時的人有著悲觀的感情是一種休止符生活形式變為老化整個生活世界處于靜止狀態。 就一般情形而言文化衰退的原因是教育理想無法實現、文化價值的喪失、世界觀的窄化等。這些直接影響到生活的作息;尤其是對現存的文化無法注入新的活力元素如新的客觀精神(形成文化最重要的元素)、創新與提升生活層次等因此文化只有慢慢衰退。故而當一種文化靜止時就容易衰退惟有保持動態文化才能進步。 德國教育家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認為為防止文化衰退只有在文化中注入新元素就如在血液中注入新的素質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