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特卡計畫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文納特卡計劃是美國華虛朋(Carleton Washburne)于一九一九年接任伊利諾州文納特卡市的教育局長時在該市的公立中、小學推廣施行的教育計劃。該計劃是個別化教學法的一種十分重視課程的研究和發展。在此計劃中課程和教材的編選是教師的責任;是教師深人研究后依據學生的智力、年齡和實際經驗擬定的并且為學生準備診斷測驗和練習教材使學生依據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個別學習。文納特卡制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基礎學科能力并發展其個人才智和社會能力。 文納特卡計劃中的課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課程也稱工具課程即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包括數學、閱讀、語言、常識和史地所有學生在這些科目的學習上都必須達到某一程度的基本能力因此課程皆以單元教材方式編制并以個別化教學方式進行即學生按個人學習速度自我學習、自我校正然后參加測驗。在學業管理上當學生通過某學科的全部單元即可進入該科的進階課程。 第二部分課程是社會、文化方面的創造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應用知識提高欣賞力和創造力以及發展團體生活習慣及社會潛能。活動項目甚多包括文藝、體育、音樂、學生自治活動等;此類課程則是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且強調活動本身所以并無學術性的考核標準其效果乃由師生共同檢討、評定個別表現。基礎課程和創造活動課程的安排以每日上下午各一半的時間來分別學習為原則。 文納特卡計劃在該市中小學校推廣使用后其發展頗受注目并被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廣泛地研究和試用;但是該計劃本身亦有其限制即必須有教育行政當局的支持在學校組織、課程設計和教材編選方面進行全面性調整才能順利實施。此外由于該計劃中同一學生在各學科的學習進度可依能力分屬不同年級因此相關學科間易產生聯系上的困難而學生也可能因其喜愛與否而偏廢某些學科是其主要的缺點。
文納特卡計畫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