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習行」是清初學者顏元的思想綱領之一;主張修養為學應著力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實務能力的養成不應如理學家所主張的「主敬」、「窮理」。 理學家的人性論主張人性本體圓滿無缺、仁義禮智俱足但表現為現實的個人氣質之性則無法顯示性之本體而有缺陷或偏蔽。理學家認為現實的氣質之性的不圓滿是「惡」的根本來源所以教育或自我修養的要領是消除氣質的偏蔽使性之本體能充分表現;具體的方法是主敬涵養以回復心性的清明或讀書窮理以促發心智的通達。顏元反對理學家的理論和方法;認為人性本善氣質亦善善與惡的關鍵不在氣質或個性而在后天的習行。所以教育或修養的重點不是空洞玄虛的明心見性工夫而是以禮樂來規范、引導人的行為和情感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個性。顏元指出:孔子教人為學并未著重所謂「本性」的問題而是教人習禮、習樂、習詩書六藝以具體的踐履習行來養成高尚的品德;理學家的觀點并不符合孔子之教。而理學式教育的后果則是讀書人病弱無專長對社會國家沒有具體貢獻。所以顏氏又主張除了習禮樂之外還須學習冶煉、鍛造、木工、水利、陶塑、種植、軍事等專業實務知能才能有所貢獻。總之顏元認為教育應重實際習行不應空談抽象的道理。
|